资讯
`
2025/10/24 15:23
低空经济、量子科技、6G、人工智能……“十五五”明确信息通信业大方向
0
0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涉及信息通信业方面的重点表述: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会上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8%。《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强基增效,就是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邮政快递、电力、宽带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举措,将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发挥更强支撑保障作用。

围绕“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等内容,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谈到,面向未来五年,《建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议》从4方面作出部署,其中:要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在人工智能方面,阴和俊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加快发展。一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加强人工智能战略研究和科技攻关,在基础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二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质量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底,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超过4500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协同创新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三是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已深入制造、金融、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他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建议》要求,持续加强“十五五”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和体系化部署。一是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根基。二是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保障等深度融合。三是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不断健全治理机制。四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让人工智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推动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对于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阴和俊表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十五五”时期,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部署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其中:要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在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积极运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