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11/14 07:39
互联网金融渐入佳境 银行变与不变
0
0

C114讯 11月14日上午评论(左冬冬)双十一大战结束,据统计,淘宝双11促销的总销售额为350.18亿元,数字之巨让实体经营店深感危机。实际上,不仅仅是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网络保险、以及网络融资贷款平台,以互联网渠道进行金融业务的多形式运营,不断向传统银行业务发起挑战。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互联网渐进 迈向金融“深水区”

PC时代,阿里巴巴凭借支付宝的先发优势和平台化运作,奠定了其在互联网金融的绝对地位。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逐步超过PC成为大众主要上网终端,互联网公司加速在移动终端布局。微信、微博等在移动终端上逐步普及,但因盈利模式不清晰,后续发展堪忧,移动支付为之提供了可能。其实,用户在移动终端购物付款正成为常态。以手机淘宝为例,2013年11月11日整体支付宝成交额53.5亿,是去年的5.6倍。

实际上,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也有布局,比如与运营商NFC上的标准之争。然而NFC终端终比不上微信、微博等应用软件的普及。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数批次发放后,移动支付业务不断扩大,互联网公司正掀起一场金融支付领域的革命。但移动支付一般都是小额支付,并非银行主营业务;再者,用户所支付的款项大多时候需经过银行结算。移动支付对银行传统支付模式有所影响有限,银行的核心是大型的存贷款业务。

2013年6月,阿里巴巴继“阿里小贷”之后再推出存款业务——余额宝,即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利率甚至高于银行。2013年8月,百度金融测试版悄然上线,开始经营车贷、房贷、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以及信用卡的搜索。互联网的移动支付业务与银行还有合作,余额宝跟“阿里小贷”则分别涉及用户的存贷款,直接动了银行的奶酪。

银行的苦恼 合作还是对抗?

现在银行面临的问题与运营商很相似,后者的传统业务正遭受OTT的严重冲击。面对互联网,竞争还是合作,是摆在银行和运营商前面的同一道难题。

对于互联网金融,央行行长周小川持乐观、支持的态度。他表示,互联网银行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成气候,央行已向基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正式颁发执照,鼓励金融创新,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作为央行行长,周小川出发点是整体统筹,而商业银行领袖的表态则各有差异。交行董事长牛锡明的立场是银行功能不可代替:在大额信贷业务集成式金融解决方案上,银行体系仍然拥有互联网金融难以企及的优势,银行依然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中枢。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则称,银行将自己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便可自己创造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他表示,银行是变化的行业,而不需要别人来变化银行。

总的来看,面对互联网金融,保守派建议银行自己做新型互联网金融,持开放态度的则也要求互联网厂商遵守金融规则。其实,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关键是看互联网金融在观察者眼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有银行内部持开放态度的人称,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司其职,一个是贵族金融,一个是屌丝金融,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服务屌丝的。或许,在银行“高富帅”的眼里,互联网金融到底还只是个不懂得遵守规则的“屌丝”。

走向服务 互联网只是工具?

谈到互联网的未来,腾讯董事长主席马化腾曾在某一场合表示,蒸汽时代蒸汽机加速了印刷产业,电气时代电力产生了灯泡、收音机,蒸汽机、电力都是工具,现在的互联网推动金融创新,可衍生出很多新机会,也是个工具。随着这一“工具”不断被我们应用,并且产生出颠覆性的产品,可能被颠覆的当然也包括金融行业。

2012年马云与马化腾、马明哲谋划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来探索互联网新金融道路。“三马”之一的中国平安保险股份董事长马明哲曾提出一个观点:未来五到十年现金和信用卡会消失一半,十到二十年,大部分银行营业点的前台及后台全外包,银行只保留服务的核心——中台。现在来看,互联网金融的某些经营正是这些银行未来可能要外包出去的业务。

谈及本次双十一,马云称300亿不是问题,自己并不关心数字,期待通过网购的发展,削弱传统商业的力量,称希望借助市场的力量将房价打下去。假如真如马云所讲,未来房价被网购打压,那么互联网金融也一定发展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新闻:

金融之路:互联网兴起 运营商潜行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