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5/6 16:28
互联网并购的“合纵连横”
0
0

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与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终于走到了一起。4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以5.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45亿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新浪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在互联网业界,为了公司的核心战略或发展计划,入股、并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大型互联网厂商之间的合作、竞争也比较普遍。

“阿里郎”的美景与难题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一事,终于从半年之前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如今水到渠成,业界也开始流传一个笑话: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联姻”后,新浪微博成为“阿里郎”。实际上,阿里巴巴对新浪微博“觊觎已久”,因为阿里巴巴高层对社会化电商的方向一直非常重视,引入社交平台是迟早的事。马云就曾表示,微博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进程相对较慢,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实力有限。

目前,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日活跃用户数超过4700万,75%的活跃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而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每天有9000万人次光顾。新浪与阿里巴巴可能还会有更深程度的合作,因为新浪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新浪微博公司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表示,双方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新浪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按理说,“不差钱”的阿里巴巴与不缺人气的新浪微博合作,必定会推动电商的社会化发展。不过,合作中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媒体属性较强的新浪微博与单纯的熟人社交圈有区别,而口碑营销更多地依靠熟人社交圈;又如,电商社会化背景下,新浪微博可能变成阿里巴巴的植入式广告平台,传播内容“注水”后,其吸引力和用户黏性将下降;再如,引入阿里巴巴这个新东家之后,新浪微博将陷入既做媒体又做商人的两难困境,在利益面前难言公正,媒体中立性无法保证。

互联网“大佬”风格不一

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的简称)中,百度是核心业务收入占比最大的一家。2012年,百度总营收为223.06亿元,其中,网络营销营收为人民币222.46亿元,占比高达99.7%。可以说,百度一直心无旁骛地深耕搜索引擎业务,多元化经营一直不是百度的选择。在围绕主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大战略下,百度的股权投资、并购都围绕搜索业务展开。目前,百度在地图、视频、垂直搜索等领域的投资、并购较为集中。

目前,腾讯的游戏业务收入占据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但腾讯很难被定位为一家游戏公司或其他单一业务公司,因为腾讯的触角伸得很广,社交、电商、搜索、娱乐、网络媒体……腾讯公司的产品是多数人喜欢的,因为腾讯的产品非常重视客户体验;而腾讯公司则被以360公司为代表的很多互联网企业厌恶,因为腾讯公司的产品线实在是太全了,而且还在通过入股和并购变得更全,正是因为“大而全”的经营思路,也让腾讯公司在互联网业界树敌颇多。与专注于搜索的百度相比,腾讯更喜欢将“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并且在多条战线的战绩都非常不错。

“阿里郎”是偶然中的必然

阿里巴巴为何选择新浪微博,而非与腾讯微信或腾讯微博开展合作,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毕竟,腾讯同时经营着电商和社交,对阿里巴巴而言,且不说商业机密被竞争对手掌握的问题,谁愿意在自家平台上吆喝别人的产品呢?

实际上,阿里巴巴一直希望引入社交元素,社交网络的口碑传播和流量导入,都是电商平台急需的。此前,美丽说、蘑菇街等导购类网站曾经给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带去可观的流量,但随着以美丽说为代表的导购类网站的“做大”,这些网站在为淘宝带来可观流量的同时,“二心”也开始显现。淘宝、天猫的部分商家开始放弃在淘宝网打广告,转而投向广告费更便宜、效果更好的导购网站。另外,美丽说、蘑菇街等大型导购类网站不断进行融资,以摆脱对阿里巴巴的依赖。更令阿里巴巴感到不可接受的是,美丽说最终选择了投奔腾讯,这让马云彻底感到不安。

不能依靠外部的导购类网站,而阿里巴巴自己的淘江湖和口碑网在流量导入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阿里巴巴终于选择了新浪微博这个更“单纯”的社交平台,避免了利益纠葛的产生。今年5月10日是淘宝网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届时马云将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专职担任董事局主席一职,在4月底宣布正式入股新浪微博,也算是马云在CEO任上的谢幕演出了。

并购的目的:“做大”或“布局”

在某条产品线做到极致,而后,将该领域的竞争对手吞并,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互联网业界并购思路。这样的并购好处非常明显:产品线清晰,业务及人员整合难度较小;业务领域相同,同质化或互补都会带来规模效应,显著扩大客户群;迅速占据该领域的多数份额,形成主导优势。

在网络视频领域,“优酷+土豆”、“爱奇艺+PPS”、“搜狐视频+PPTV”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拜合作、并购所赐。优酷、土豆两家同样做视频的网站走到一起,这样的“联姻”可谓门当户对。而由于百度、搜狐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出现,“爱奇艺+PPS”、“搜狐视频+PPTV”则有“豪门婚姻”的色彩。不过,网络视频领域的整合,主要是为了扩大用户规模,以及填补业务短板,目的都是为了在该领域“做大”。

根据核心业务当下和未来的需要展开战略性收购,也成为互联网企业在选择并购时的思路。这样的并购,也许会冒一定的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于追求“基业常青”的企业很有吸引力。“社交+移动”是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十分看重的两点。控制入口、导入流量是电商平台成功的关键之一,而SoLoMo(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商业模式已经被普遍认可,“阿里郎”将有可能结出硕果。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认为,阿里巴巴在移动、社交、移动平台和入口的布局,弥补了制约未来发展的缺口;而微博是单向社交链,货币化主要依靠广告及推荐,而非游戏或应用,有了阿里巴巴的帮助,广告及推荐的相关性会更强,新浪微博的广告价值也更大。“阿里郎”形成之后,新浪有得有失,失去的是作为媒体的部分独立性、公正性;而阿里巴巴则填补了社交短板,有望在电商社会化、移动化浪潮中获得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