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
`
2025/11/13 18:59
银河航天张世杰:6G星地融合需求下卫星互联网三大变化
0
0

2025年11月13日至14日,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作为卫星互联网领军企业,银河航天受邀参与本次大会。

在11月13日下午的会议上,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发表了以《6G星地融合新范式:从泛在连接到空间智能的变革与实践》为主题的演讲,与到场嘉宾共同探讨关于6G创新应用的议题。

6G是什么?6G与卫星互联网的关系是什么?张世杰认为,如果说5G是“地面高速公路”,6G就是“空天地一体网络”,6G离不开卫星互联网,可以通俗地理解为6G=地面网络+卫星宽带+手机直连。卫星通信由于不受地理地貌环境影响,可提供更高性能及更可靠的通信服务,为6G时代万物互联的泛在网络需求提供支撑。

张世杰指出,卫星互联网是6G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是推动卫星互联网从构想到现实的关键变量。放眼全球,商业航天凭借快速迭代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面向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大规模卫星研制优势,显著加速了卫星互联网的组网进程,并优化了成本效率,在轨卫星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同时,手机直连催生消费级卫星服务市场,卫星通信正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消费。

那么未来,有卫星互联网加入的6G星地融合的网络会有什么变化?张世杰认为,有三大系统性变革。

首先是“星地融合”带来的用户体验的变化。过去,卫星主要用于补充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未来,卫星网络将与地面网络深度融合,实现全球无缝覆盖,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完全感觉不到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之间的切换,就像在同一个网络中一样流畅。

其次是“通遥融合”带来的应急监测等响应速度的变革。以前,遥感卫星主要负责拍照和数据采集,通信卫星负责传输数据,两者功能独立,在6G通信遥感融合一体化体系中,通信和遥感功能集成在一起,卫星不仅能通信,还能实时感知和处理数据,快速响应需求,彻底改变传统遥感响应模式,将灾害监测等应用的响应时间从“天级”大幅缩短至“分钟级”,实现“发现即响应”。以洪涝灾害为例,从卫星发现灾情到关键信息送达救援队伍,能够实现遥感影像的分钟级获取与分发,全程可小于10分钟,为决策提供即时支持。

最后是“算传融合”带来的卫星数据处理的变革。过去,卫星主要负责传输原始数据,数据处理都在地面完成,以后可通过在卫星上嵌入计算与AI处理能力,也就是“算力上天”,卫星在轨道上就能进行智能数据处理,直接回传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大量原始数据,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和实时性。想象卫星在天上“盯着”农田,但它不是像原来一样拍照片传回原始数据,而是自带“智能分析功能”,拍完直接给出结论:“这片地种的是玉米,作物长得还挺好”,卫星处理的数据大小也从“GB级”(好比超清电影的体积量)缩成“KB级”(如微信文字消息大小的量)。

张世杰认为,要实现这三大目标,加速拥抱6G时代,离不开大规模能源系统、大规模通信卫星的相控阵系统、大规模天地融合的网络系统、卫星制造等技术的持续创新。

目前,银河航天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新引领者,正发挥低成本、批量化、快速迭代的优势,已建设新一代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形成百颗卫星的低成本批产能力,将卫星成本降至传统模式几十分之一,研制周期缩短80%,已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35颗技术先进的卫星,并持续推动大国重器级别的技术创新,一步步迈向6G时代。

随着6G和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发展,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正成为通信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瞄准这一前沿技术应用方向,银河航天正在加速开展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相控阵天线、星上大能源、数字处理载荷等核心技术及低成本攻关,并加速卫星及各类关键设备的批量生产。目前,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两颗具备手机直连功能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星。

在开展卫星组网应用方面,银河航天构建的星地融合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具备单次30分钟左右的不间断、低时延宽带通信服务能力,并成功在海外落地应用,实现中国卫星互联网首次出海。目前,银河航天已完成面向6G接入网的外场高速信息传输测试,还完成即时遥感应用场景演示验证、车载“动中通”测试和首次远海多星连续通信测试等多项全球和国内首创的卫星互联网应用验证,为6G时代星地融合、天地一体等关键技术路径提供重要的网络技术验证。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商业航天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也明确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面向未来,银河航天将持续攻关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携手产业链的上下游,共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助力中国6G时代太空新基建建设。


C114中国通信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汪先生)。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