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网副总裁杨宁现在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之前在空中网内部做的悟空搜索如今独立出来,成立了新公司,办公室就安在了搜狐网络大厦的对面、谷歌大厦的斜对面——前一家公司是杨宁第一次创业的收购方,后一家公司是他第三次创业的“假想敌”。他租的楼层比上述两家公司的楼层都要高,他扬言每天都把对手踩在脚下,同时又俯视和观察着对手,可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俨然一副要和对方平起平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杨宁认为手机搜索门槛太高,不适合第一次创业,他劝那些没有像他一样有过两次成功创业经历的创业者不要轻易去碰这个领域,应该去做手机网游等业务。但他自己看好这个领域更长远的价值,他觉得搜索技术已经大为进步,而且现在是资本时代,借助资金资源和已公开的技术,在无线互联网领域复制出一个2006年水平的Google并没有问题。
如今,和杨宁心态类似的创业者不在少数,面对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的3G,不同背景、资源的创业者都挤入3G这个未来的大产业中,雄心勃勃、跃跃欲试,并且有很多公司已在这个领域“蛰伏”多年,有了一些布局和积累,只等3G的发令枪响。
那么,在无线互联网上能再诞生一个新的新浪、腾讯或者百度吗?谁会成为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数字英雄?毫无疑问,3G时代电信运营商的主导能力将会更强,有线互联网巨头会随时准备侵入这个领域,会产生新的游戏规则和竞争规律,谁能率先摸索、适应乃至建立新的规则和规律,谁就能做到领跑3G。
还等什么,比赛已经开始了。
CP们的3G梦想
在3G时代CP们无疑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学会适应新的环境,也许成就手机中的Google并不是梦想。
成远/文
数字顽石无线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吴刚正在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一款他们正在内测阶段的手机网游《契约》,这是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开发的重量级产品。他反复建议记者去游戏论坛里发个帖子随机问一下网友,“最期待的下一款手机网游是什么?”,他说,答案八成会是《契约》。这款游戏之所以酝酿两年之久,一方面是吴刚从盛大离开后有敬业协议,几年内不准开发游戏(数字顽石是吴刚创立的第二家手机游戏公司,第一家公司数位红于2004年被盛大公司收购);另一方面是要考虑到未来手机终端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带宽、资费、用户增长情况等都达到一定条件的时候,推出才有最好的效果和回报。
2006年获得IDG600万美元的投资时,吴刚和投资人的约定是,不要看1年,要看3年后的市场是什么状况,他能在那样的市场里排到什么位置。如今这个3年的期限也逐渐临近,3G牌照也发放了半年时间,当初考虑的要素都在逐步成熟,虽然吴刚说因为等得太久了,对3G概念已经没什么感觉,但他肯定期待自己的产品发布可以赶上这样一个合适的时机。
吴刚的经历和想法,对那些很早就从现在已经如日中天的PC网游行业里出来、在手机网游行业熬了多年的创业者,也一定是感同身受。比如随手互动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联合创始人刘铮,他曾经运营的《石器时代》创造了当年PC网游的一个里程碑。面对记者的提问,“你当年的同行们现在纷纷IPO,兑现期权,或者被高薪挖走,你不觉得遗憾吗?”刘铮反倒一脸严肃而坚定的表情,说:“这更迫使我们要在手机网游领域里做到第一,在以后市场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占到最大的一块份额,再创造一个里程碑式的手机网游产品。”
在我们接触的手机应用领域的众多的创业者中,包括做手机网游的掌上明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高克家、随手互动的张利黎、成立只有一年时间的呈天游的齐海,还有12580的运营商无限讯奇的CEO张志浩,和做手机杂志的维旺明公司的韩颖等,都抱着这样的一种相似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对3G概念的兴奋劲已经过去,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熬了很多年,见识过几轮概念炒作的老人了;另一方面,他们却又是新人,他们看到了随着3G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资费、用户、终端等众多因素正在向有利的方向推动着自身业务的发展,也知道3G时代专注内容和用户价值可以有所成就,都在磨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这些CP(数据业务内容供应商)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产品是本领域最好的,都有在自己的领域成为老大的野心,同时他们又会谨慎地面对现阶段运营商、终端厂商和大的渠道商SP相对强势的局面。3G的起跑枪已经打响,究竟谁能跑到最后,不仅跑到最后,还能笑到最后,可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看谁能更快更好地领悟、把握这些变化和规律。
长江与黄河的竞赛
在三大运营商鼎足而立的竞争格局确立后,在3G牌照发放后,CP们明显感觉到了运营商的态度在向着积极的方向变化。“现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两家运营商都忙着跟我们说,"快上业务、快上业务",但具体怎么上,业务怎么才能在他们的"路"上跑得好,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反倒是我们公司里一些有过和中国移动合作经验的老SP的人,更明白运营商应该怎么揽到业务,所以他们对我们的态度自然变化了。”一家CP公司的副总表示说。
因为主管部门貌似“乱点鸳鸯谱”的发牌——在2G时代用欧标GSM系统的中国移动,领到的是本土新娘TD-SCDMA;和美标CDMA相处多年的中国联通,却领回了欧洲来的WCDMA;过去不经营移动业务,但为TD-SCDMA做了多年嫁衣的中国电信,最终领到美国来的CDMA2000。如果把3G看成一场长跑,那么主管部门这次“乱点鸳鸯谱”的配对,实质上是将三家运营商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运营商再想起舞必须依靠中下游的中小CP、MasterCP(协助运营商进行增值业务管理、提供运营咨询的机构)以及平台级的大CP们。单从这条产业链留给CP的位置和空间看,就放大了不少。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中国区总裁王煜全说:“在2G时代许多坚持技术和产品不做SP的创业者,应该在3G时代迎来了翻盘的机会。”
不过,出于政府和运营商利益的考虑,拿掉对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的限制,短期内还不太可能,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要去掉WiFi功能的限制性规定暂时还不会取消。大多数CP也是将自己的业务范围设定在这个限制之内,因为绝大多数用户被限定在这个范围内。但数字顽石的吴刚因为用户定位的是使用国际主流的终端,比如诺基亚和苹果的智能手机的用户,所以实施某些策略是可以暂时忽略这个限制,但吴刚这样的CP毕竟只占少数,大多数还得按照现有的条件,“带着镣铐跳舞”,而过去是只带镣铐不能跳舞,空间还是大了很多。
政府的力量和运营商的利益在短期内还是限定了CP能够跑的道路的方向、范围和规则。运营商依然在产业链中居主导地位。“比如手机游戏代理领域的当乐,如果想做成大的代理平台,就可能和运营商的模式产生冲突,而不被业内看好,假如因为盗版等问题,运营商采取断网措施,损失就严重了,应该说运营商还是非常强势的。”某CP说。但政府同时又希望电信市场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因此通过发牌照,把三家拉到一条起跑线上,中下游的CP们就不必像过去一样唯中国移动马首是瞻,而是反过来,运营商慢慢开始主动争取好的业务──把一些能吸引用户、比特价值高的业务揽到自己的产业链上来。总体来说,CP还是比较谨慎地在配合运营商,同时开拓尽量不依赖于运营商的业务空间。
“这是上游和上游的竞争,带动的是产业链和产业链,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也可以说是长江与黄河的竞争。”维旺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前北京网通总经理韩颖对新的格局给出了上述评价。这一变化势必扩大中间地带的空间,做出好内容、有好应用的CP可能不再需要特殊的运营商背景和强大的关系,也一样能获得运营商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