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通版ipad之外,中国电信已推出“天翼LifePad”,中移动即将推出MID(后两者都是采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国内运营商纷纷推出平板电脑,其诉求无非有二:拉动数据流量增长、为增值应用争取市场份额。最终通过对掌控用户的争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得一杯羹,至少避免被彻底管道化。
苹果iPad的强势市场表现,更强化了终端与应用结合的发展路径。但是,进一步考察,运营商推平板电脑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之前的上网本、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概括来说,一方面,运营商所定制的终端本身是否够“明星”,另一方面,运营商的增值应用能借到明星终端多少的力。换言之,运营商的平板电脑,在定制的厂商实力和设计、工艺方面,还需市场检验。同时,即便用户手持的是iPad这样的利器,又会有多少时间是在用运营商提供的应用?更冷酷地正视应用和终端的关系,我们可以说:正因为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增值应用普遍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搭明星终端的车。因此,类似iPad和iPhone那样的情况:终端销售也共享到丰富应用的吸引力,在运营商的平板电脑上,难以乐观预期。总体看,运营商各自所推平板电脑的仗,一时半会儿还打不起来,首先争夺用户的,还是终端厂商和软件应用商。甚至,是苹果以一敌众(google,联想等)的格局。
iPad也好,iPhone也罢,是数年磨一剑,终端与应用双强,特别是在人机友好程度上做到极致的专业产品。三者缺一不可。我们很难设想,用户在普通PC上摆弄iPad的应用,或者在iPad上不过就是用用飞信或者下载几个音乐铃音。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最直接、直观的体验首先是终端,应用次之,网络再次之。并且,和日本不同,国内用户的终端被运营商定制化的程度不高(我们且不评论到底是应该“更定制化”还是“去定制化”)。
因此,要突破现实的产业链结构(对比iPad,国内运营商在终端和应用方面双弱),运营商要从最后面(网络)冲到最前面(终端)和用户握手拥抱,难度可以预期。当然,反过来看,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就是要从网络服务向应用提供(包括整合和集成)的转变。总的来看,之前的上网本未能担负起拉动流量和拓展增值业务的重任,现在的智能手机也还没能将用户导向运营商提供的增值应用,今后的平板电脑,恐怕也需要运营商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足够的耐心,才能获得理想的市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运营商打这场平板电脑的仗,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