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9/6 08:04

“应用使能”破解宽带困惑

通信产业报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方案架构师 刘永春

十年前有人提出一个观点:“什么网络都可以用IP承载,IP也可以跑在任何网络上”,在我看来,真正促成三网融合实际上就是这句话。意识到这一点,对面向三网融合的网络建设、业务开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网融合将推动中国的高速宽带网络发展。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宽带发展处于中流水平。根据截至去年年底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4亿的网民了,但互联网接入速度是排在中下游的,韩国居首。

互联网导致“带宽荒”

在电信领域,一个宽带网络提速的运动正在进行。去年5月份,北京联通就宣布到2012年家庭入户带宽要超过20Mbps。上海电信也表示宽带网速要超过20Mbps,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大带宽包月作法对电信运营商来讲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为什么?20Mbps、50Mbps都是仅指接入带宽,城域网骨干网、IDC等带宽没有跟上电话,网民是得不到端到端的高带宽的,为此电信运营商还得继续网络扩容。另一方面包月的大带宽可以让互联网上的在线视频如鱼得水,由于没有足够的预留带宽来发展运营商自身的IPTV视频业务,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被管道化,电信运营商仍将继续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境况。今天,互联网上的视频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而整个互联网视频发展,都得益于高速互联网的连接,高速互联网的连接得益于包月制,但包月制模式对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扩容和业务增长来说是致命的。

在三网融合大势所趋的今天,广播电视将真正进入互联网行业,电信行业经过了十年的历程,终于知道了IP怎么回事儿。过去十年间电信运营商赖以生存的电话(话音)业务被互联网稀里糊涂地冲垮了,导致了电信网(PSTN)与互联网的二网融合。电信运营商从对IP从恐惧排斥到全盘接收,磕磕绊绊地走到了4亿网民全球第一。所以,有线网络应该尽量避免走过去电信固网走过的弯路。今天的固网仍然是增量不增收,特别是受到以广告商业模式起家的互联网应用和内容供应商的冲击,举个简单的例子,Google的广告收入占80%,每年进账几百亿,而为其提供网络的电信运营商无法从这些广告收入里分得任何一分钱。所以,大量广告、视频业务的出现,导致网络带宽的急剧增加,不仅是接入带宽的增加,还包括城域网、核心网带宽都需要增加,使得电信运营商面临着每年大规模网络扩容,很多建设维护等成本有增无减,增量(投资)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这是固网的困惑。

综上所述,广电与电信网络一样,最终都将面临着互联网的挑战。上海贝尔所提出的“应用使能”战略结合了网络运营商值得信任的能力和互联网的速度与创新,以满足最终用户和企业现在及未来的需求。通过应用使能战略,客户可通过可管理和可控制的方式展现其网络能力,促进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并提高投资回报率。基于对网络技术和业务应用趋势的深刻理解,上海贝尔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效能网络”(HLN)架构。基于传统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和业务的融合需求,“高效能网络”将通过其核心的架构特点来确保实现“应用使能”愿景,即:构建一个可扩展的IP网络能够独立于各种接入模式和终端,统一承载和管理自身和第三方应用。

重新定义网络特性

三网融合的IP承载网最关键的就是网络智能化,而网络智能化来自于网络架构中业务控制层。失去对用户、业务、内容的感知,对业务的控制,将意味着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将面临被边缘化,沦为管道提供商的风险。因此运营商必须认真地重视业务控制层,增加业务控制层的智能化水平,做到对业务、应用的感知。

在三网融合及业务发展的现实需求下,以“高效能网络”积极推进广电网络和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上海贝尔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整体构想和建设要点。

基于对网络和业务发展的整体考虑,上海贝尔定义了广电运营商包括骨干网、省网和城域网在内的整体骨干网网络特性,即:大容量、高可靠的骨干网;面向组播,采用L3/L2传输并支持BTV/DTV广播,提供更高扩展性并支持VoD业务的省网;以及采用高带宽双向接入技术的城域网。

针对广电IP城域网改造,上海贝尔基于实际商用案例也提出了相应的演进策略及目标网络结构。特别在业务控制层面,上海贝尔提出了:同时承载多业务,住宅用户及商业用户的三网融合业务需求;设备由BNG(宽带网络网关)向CNG(融合网络网关)演进实现用户认证、QoS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等业务控制;从10G平台向40G或以上平台演进,提高业务处理性能和业务容量;不断完善传统SR功能,增强NSR、L2/3业务的冗余保护能力;针对每用户、每业务、每应用的层次化QoS控制;为全网业务IP化创造条件。

在融合的IP边缘BNG向CNG演进方面,上海贝尔则提出构建统一的IP边缘(城域网),以实现融合业务边缘控制,提供有线和无线接入;并在业务控制层植入感知用户、业务和应用的智能,实现业务优化。

在面向三网融合而实施网络转型中,还需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网络中用户、业务和各种应用的感知和掌控,确保合规信息流的质量和合规用户的体验;其次是承载层的透明性,对大流量、新业务的适应能力,以及为第三方提供租赁业务的能力;另外还应考虑接入大局点、少局所,使网络更加简洁可管理。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