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外出旅行,正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接到朋友的问候电话,你只要按一下手机的某一键便能在实现在通话的同时,让朋友通过手机也分享你看到的美景;当你早晨在家通过电视观看一部精彩的大片时,发现上班时间到了,这时只需要暂停播放,经过简单操作就可以用你的手机在路上继续欣赏它了;当你发现需要与多人通话时,只需要轻轻一按就可以实现与逛商场持有手机的朋友A、在家上网的朋友B和在单位上班的朋友C等诸多好友实现同时通话了;……”,这就是基于IMS技术提供的业务融合给我们的未来生活带来的便利——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终端都能接收通信和娱乐服务。
那么,到底什么是IMS?IMS业务包括哪些?目前中国运营商对IMS技术与业务持何种态度?2008年IMS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2008年中国运营商商用的前景如何?
一、由于IMS技术采取灵活的架构,因此IMS业务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1.IMS技术介绍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由3GPP标准组织在R5版本基础上提出,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的通用网络架构。IMS技术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和承载控制实体MGCF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在功能上的分离。
2.IMS标准的演进与最新进展
1)国际上IMS标准演进与进展
对IMS进行标准化的国际标准组织主要有3GPP与3GPP2,和高级网络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和协议(TISPAN)。3GPP侧重于从移动的角度对IMS进行研究,而TISPAN则侧重于从固定的角度对IMS提出需求,并统一由3GPP来完善。
3GPP对IMS的标准化是按照R5版本、R6版本、R7版本……这样的进程来发布的。IMS的首次提出是在R5版本中,然后在R6、R7版本中进一步完善。 R5版本主要侧重于对IMS基本结构、功能实体及实体间的流程方面的研究;而R6版本主要是侧重于IMS和外部网络的互通能力以及IMS对各种业务的支持能力等。相比于R5版本,R6版本的网络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业务能力上有所增加,在R5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业务特性,网络互通规范以及无线局域网接入特性等,其主要目的是促使IMS成为一个真正的可运营的网络技术。R7阶段更多的考虑了固定方面的特性要求,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订。 R5版本和R6版本分别在2002年和2005年被冻结。从2007年3月开始进行的3GPP Release7在2007年9月份已经完成,其中完成了固定宽带接入的相关的工作,包括了ADSL的接入方式,同时还有一个电路域和IMS域更加紧密的结合。3GPP Release8第一阶段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无疑3GPP是IMS标准组织里领头羊,接下来的标准制定工作最终将由3GPP来统一执行。
在TISPAN定义的NGN体系架构中,IMS是业务部件之一。TISPANIMS是在3GPPR6IMS核心规范的基础上对功能实体和协议进行扩展的,支持固定接入方式。TISPAN的工作方式和3GPP相似,都是分阶段发布不同版本。目前,TISPAN已经发布了R1版本相关规范,从固定的角度向3GPP提出对IMS的修改建议;R2版本目前还处于需求分析阶段。
TISPAN在许多文档中都直接应用了3GPP的相关文档内容,而3GPP R7版本中的很多内容又都是在吸收了TISPAN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方对文档内容的修改都将直接影响另一方。此外,部分先进的运营商(如德国电信、英国电信和法国电信等)已经明确了未来网络和业务融合的战略目标,并开始特别关注基于IMS的网络融合研究。各大设备厂商也加大了对IMS在固网领域应用的研究,正积极参与并大力推进基于IMS的NGN的标准化工作。因此各个 标准之间的协调一致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但由于TISPAN的相关工作转移到3GPP,目前3GPP正在TS22.182规范中整合个性化多媒体信息服务制定的需求,根据公共IMS概念完成个性化多媒体信息业务的核心IMS规范。新的工作组Common IMSSWG主要研究TISPAN向3GPP公共IMS的转移工作。
过去阻碍IMS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各大标准组织提出的IMS标准不统一,这就让设备制造商无所适从,难以形成统一的IMS市场体系。现在3GPP2、IETF、ITU-T、TISPAN、OMA、ATIS等重要标准组织都开始认识到了标准融合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不同组织制定的IMS标准之间的相互引用越来越密切.关于IMS的不同标准体系正在逐渐融合,开始逐渐统一到3GPP的Common IMS上。
2)中国IMS的研究与进展
紧跟国际IMS标准研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也进行了统一IMS的研究。从2006年7月份开始,CCSA的TC3和TC5成立了联合工作组,进行中国统一IMS的研究,主要涉及统一IMS的需求、功能体系架构以及组网总体技术要求三个方面。2007年10月,CCSA的TC3&TC5联合完成了国内统一IMS(common IMS)终端接入方式第一阶段的需求讨论,并确定了IMS用户终端设备接入方式,所涉及类型包括移动的GPRS、EDGE、CDMA1X、WCDMA、TD-SCDMA、CDMA2000和无线WiFi及有线接入DSL和Ethernet。值得注意的是,鉴于WiMAX刚刚被接纳为3G标准,负责制定WiMAX相关标准的3GPP2也刚刚加入了3GPP组织进行关于Common IMS各项标准定制工作,所以中国暂不将WiMAX纳入国内统一IMS标准研究之中。
2.IMS的技术特点
IMS是一个核心控制层,接入IMS网的接入网是IP-CAN,即接入网可以是任何IP网:WCDMA网、CDMA2000网、WLAN或者ADSL、Cable都可以接入到IMS域。IMS提供的核心控制层面与接入无关,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实现FMC。
IMS可以实现号码与人的绑定,不管用户采用什么样的终端进行通信,使用哪种接入网进行通信,IMS都可以用一个号码来标识这个用户。并且用户可以同时注册在多个不同类型的终端上实现一号通。
IMS网络结构中,应用层面与接入网络无关,业务层面通过开放的接口与IMS控制层面相连。这种结构使业务开发商可以非常独立的开发业务,然后通过IMS提供给各种接入环境下的用户。大大加快了业务开发速度。
IMS域具有漫游的特性,不管用户从哪里接入网络都可以通过IMS漫游或者GGSN漫游的方式回到家乡的CSCF提供服务。
IMS具有控制网络资源使用的能力,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控制受到IMS的限制。
IMS能对业务进行有效而灵活的计费,能提供会话的业务类别、业务流量、业务时段等基本信息,供运营商制订不同的计费策略。
IMS以其业务、控制、承载完全分离的水平架构、集中的用户属性和接入无关等特性,一方面解决了目前软交换技术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用户移动性支持、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另一方面,其接入无关性,也使得IMS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演进的基础。
3.基于IMS的业务介绍
由于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的分离,因此,决定了IMS支持的业务的多样性。IMS不仅能够提供满足客户基本通信需求的业务,如POC、VOIP等基础通讯类业务,而且还能够提供增强应用和综合应用的增值应用类业务。其中增强应用类业务是指在基本通信类业务上提供某些增强功能的业务,或能在基础通信类业务上提供通用的业务。综合应用业务是指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业务。主要IMS业务有:PoC(一键通话)、Push-to-view(一键可视通话)、Conference(会议管理)、Messaging(消息)、Presence(状态呈现)、Group组群列表管理、Sharing(共享)、IP CENTREX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