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
`
2025/7/11 17:07
中国广电杨旭:构建以广播机制为核心的新型广电网络 计划今年在北京开展5G NR广播全网试点
0
0

C114讯 7月11日消息(颜翊)在日前举办的2025无线电技术与应用发展论坛上,中国广电集团技术部经理杨旭发表演讲,阐述了广电网络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构建以广播机制为核心的新型广电网络。

5G NR广播:融合广播与通信的新范式

杨旭表示,广播机制是新型广电网络的关键核心。广播机制作为点到多点的传输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从而节省宝贵的网络资源。5G NR广播技术则将“广播基因”注入到通信技术中,有效解决高码率、高质量多媒体业务的并发传输问题,产业化程度高、普及迅速。

杨旭介绍,目前,中国广电已经与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安徽、海南等省市开展5G广播现网试点,并计划今年在北京进行全网试验试点。

此外,5G NR广播技术通过无SIM卡接收广播的方式还可扩展至卫星覆盖领域,突破传统卫星传输视频内容的限制,向多个用户设备(UE)分发内容。

杨旭提到,中国广电联合欧洲卫星公司(SES)、欧洲航天局(ESA)、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及空客(Airbus)等机构,在3GPP SA1#108会议上推动卫星接入作为5G-A系统的一部分提供广播服务需求,并获得批准。中国广电还联合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产业创新研究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个基于5G NR广播的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验证。

为进一步提升视频传输质量,中国广电积极探索语义通信创新应用。通过将视频信源与5G广播信道联合编码,从语义角度以模型方式提取视频信息,并以语义通信的方式在5G广播信道中传输,智能终端可接收并恢复原始信号,从而提高系统传输性能,解决因频率资源不足导致的视频卡顿问题。

5G-A增强网络能力:支撑数字化转型

作为5G技术的增强版本,5G-A以其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的连接能力,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杨旭介绍,中国广电已在重点城市启动5G-Advanced网络能力部署。

例如,江苏有线携手江苏移动在苏州地铁完成5G-A三载波聚合共建共享网络部署,实测下行速率超过2.7Gbps,显著提升了地铁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同时,中国广电在全国多省完成轻量化5G新型广播终端技术试点,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成功实现应急广播信息的播发、回传和互动。

此外,中国广电还在探索毫米波在超高清制播方面的应用,并在低空安防、低空经济领域探索5G-A通信感知一体化基站的应用,成功实现无人机入侵感知和航迹检测。

700MHz长距直连技术:增强应急通信能力

面对应急救灾场景的需求,中国广电积极推进700MHz长距直连技术的研发与测试。杨旭强调,700MHz频段与广电资源天然适配,在同样的终端发射功率下,能够提供更强的穿透能力和更低的传播损耗,以及更远传播距离的无线信号。在“三断”(断电、断网、断路)情况下,该技术可为受困群众提供新的求生通道,提高国家应急救援效率。

目前,该技术已完成相关技术性测试,极限视距通信距离可达公里级别,且能穿透3层承重墙。下一步,中国广电将优先开展外场测试工作,加速推进700MHz长距直连业务的商用部署。

算网融合:打造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

未来,广电网络将不仅仅局限于传输功能,而是朝着算力、AI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杨旭表示,中国广电将以科技引领创新,打造空天地一体网络和智算底座,以智能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智能使能”。

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和广电5G网络,中国广电正在建设“1+7+31+N”多级分布式架构的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算力底座,即1个国家文化专网干线节点支撑平台、7个区域中心平台、31个省域平台和边缘云节点的资源和算力。

超高清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多项政策,明确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方向。2025年被定为“超高清发展年”,中国广电正积极推动超高清内容向移动端演进。

截至6月28日,全国34个省(市)网络公司均已完成广东卫视和深圳卫视超高清频道的信号入网工作,基本实现全国有线网络100%覆盖。同时,中国广电积极协调资源,采用“卫星+光缆”双链路传输方式,有效保障节目传输安全。

杨旭表示,广电将持续提升移动终端的超高清视听体验,带动超高清5G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屏等新产品新消费的迭代升级。

结语

最后,杨旭总结道,中国广电正以广播机制为核心,以通信产业为基础,推动与通用技术及新技术融合,打造“有线+5G+卫星”固移协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综合承载的新型广电网络,推动网络提质升级,全面赋能新质生产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