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展开了GPON商用试点,GPON在我国开始起步。同时,EPON在国内的发展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其下一代演进技术10GEPON也提上日程。本期本刊邀请到上海贝尔、爱立信和烽火通信的技术专家,就GPON在国内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GPON与EPON、10GEPON的统筹发展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上海贝尔接入及固网核心产品战略及方案负责人、有线产品投标方案部总监 李爱玲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宽带战略销售部高级经理 杨彦龙
●烽火通信产品行销部经理 廖承宾
GPON优势渐显
记者:今年GPON在以往以EPON为主导的中国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爱玲由于成本优势日益显现,GPON网络的建设成本正在逐步逼近EPON网络的建设成本。同时,在相关厂家和GPON产业联盟的共同不懈地努力下,我国的GPON技术标准也已正式出台。因此,现今的中国接入市场已不是EPON独枝一秀。GPON网络的建设已经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所属的部分城市开始实施。近期国内市场正掀起一股“移动+宽带”业务捆绑的热潮。随着GPON FTTx网络的大规模部署,运营商将会在全业务运营的竞争环境中,全面提升从业务到服务乃至管理上的竞争力。
杨彦龙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完成了有更广泛厂家参加的GPON系统测试、互通测试,开始了较大规模的GPON商用。中国移动已经在十几个省份规模性部署GPON,并明确了“优先考虑GPON”的指导意见。GPON正在成为中国光纤宽带的主力军。同时,GPON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规模化的部署吸引着更多的供应商加入进来,进而推动了GPON价格的降低,价格的降低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GPON的部署。
廖承宾2009年可谓GPON在国内发展的起步年,目前以EPON应用为主体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相应组织了试点项目,来验证GPON系统的成熟度、应用环境适应性等;而中国移动在PON技术路线上,选择了EPON和GPON并重,但内部更倾向于GPON建设,而且也在2009年内实施了一定数量的GPON项目。今年GPON的试点和应用项目,我们认为是后续GPON逐步进入规模应用的基础,也为运营商建设FTTx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记者:GPON主要有哪些优势?目前在国内市场是否已经有体现?
杨彦龙GPON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成熟的产品链。主流芯片商支持的、全球通用的芯片意味着价格具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主流设备商支持的设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互通性;全球范围顶级运营商认同并积极部署GPON,推动了规模化效应。二是技术的先进性。2.6倍于EPON的有效带宽意味着单位带宽成本的降低;更高的QoS保障能够支持更全面的业务运营,意味着更高的收益;电信级管理,能够大幅降低维护成本;能够支持更多的ODN网络类型(Class A 到Class C)、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大的分光比(1:128)意味着网络成本的降低;等等。
目前GPON的优势已经逐步体现出来。首先,产业链发展推动价格降低,GPON已经与EPON价格相当。其次,不论从建设成本、运营成本,还是运营收益上讲,GPON为运营商提供了最佳的选择,而已经被广泛部署。
廖承宾GPON目前最明显的优势在于2.5Gbit/s的下行带宽,而在网络拓扑结构、接入场景和物理传输距离方面,和EPON没有区别;高带宽的优势也正是运营商所关注的焦点,可以为FTTH用户提供更高的接入带宽或者带更多的FTTB的用户,目前实际应用中或试点中已有涉及和考虑。另外GPON的1:64分光比,由于光模块指标限制目前并未有太多应用,主流分路比模式还是和EPON基本类似。
GPON国内发力
记者:在EPON已经取得规模应用先机的形势下,未来GPON在中国将怎样发展?
李爱玲GPON正得到三大全业务运营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三大运营商在GPON上都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计划,这是GPON获得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GPON阵营在不断“扩军”。由于GPON是全球标准化的接入产品,充分利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制造GPON,将大大推进GPON、FTTH在全球大规模部署的进度。GPON初期市场将主要集中几个技术和市场领先的企业,但后期将逐步向成本领先和服务领先的企业平衡。GPON在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成本、成熟度上与EPON的差距将越来越小,从而使得GPON最终会成为中国FTTx市场的主流技术。随着10G GPON标准的完善,我们还期待着中国市场未来向10G GPON发展。
杨彦龙经过市场的印证,GPON的优点逐步被认可。EPON的规模应用并没有影响GPON在中国的发展。从全球的角度来讲,EPON的部署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产业链来讲,各国EPON标准有差异,导致EPON芯片无法实现国际通用问题,使得相关产业链无法发展。
GPON外有全球部署的大环境,内有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商用部署大背景,可以预见GPON必将主导中国光纤宽带市场。
廖承宾GPON作为PON技术的一种,有着高带宽的优势,我们认为EPON和GPON两者并不是“二者存其一”的竞争关系,而是根据运营商的实际建设思路,共同承担起FTTx的重任,所以未来GPON将会在国内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应用,与EPON形成互补的局面。
共平台为GPON打基础
记者:GPON与EPON共平台发展,给GPON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李爱玲GPON、EPON共存平台的推出恰恰满足了中国市场特殊需求。运营商在接入网络的部署上将能采取更为灵活的投资策略。上海贝尔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和生产制造的投资力度,利用强大的本地研发力量在已有的GPON平台7342 ISAM FTTU上开发了EPON接入功能,为本地运营商提供灵活的FTTx接入解决方案。
运营商可在一个优秀的GPON/EPON兼容平台上,根据其目前的战略或许先选择EPON,但随着GPON在诸多方面的优势不断显现,运营商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少量投资使原有EPON网络转为GPON网络。
杨彦龙EPON/GPON共平台混搭的方式,很明显是一个临时性过渡方案。“共平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运营商和市场对GPON的认可。我认为在运营商越来越清晰的GPON路线图,以及GPON价格与EPON价格同等的大背景下,权宜之计的“共平台”设备反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设备运行上讲,“共平台”往往导致整体性能的下降。从运营成本上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商的产品管理压力。对供应商来说,“共平台”增加了产品研发、制造和管理成本。“共平台”最终必然要走向GPON和下一代PON。
廖承宾GPON和EPON共平台,也正是体现了两者众多的共同性;另外共平台的发展,也能更加灵活地适应后续FTTx的建设需求,如果EPON适合就采用EPON接入,如果GPON适合就采用GPON接入,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FTTx建设的重复投资;而对厂商而言也是很好的一种解决思路,可以更加灵活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共平台的发展可谓是为后续GPON发展奠定了基础。
10G EPON和GPON按需选择
记者:未来10GEPON与GPON的发展如何统筹?
李爱玲10G EPON的规模商用尚需时日。虽然10G EPON的国际标准已经发布,部分厂商宣布可以进行试商用,但实际情况是10G EPON尚无法规模商用,其产业链、互联互通、建设成本、与EPON兼容性等都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根据诸多运营商的评估与预测,10G EPON预计在2011年后才可达到商用的水平,因此,要到达规模商用还尚需时日。
无论10GEPON还是EPON标准,其设计理念是一致的,国际标准规范定义了新的10G物理层。但是链路层、业务层的技术要求,还是需要运营商自己去完善,最终还很有可能成为区域性的技术和产品标准。
10GEPON标准主要分为1Gbit/s上行、10Gbit/s下行和10Gbit/s上行、10Gbit/s下行,前者基本上由于上行带宽过小没有得到运营商的重点发展,上下行对称的10GEPON由于带宽过大,其应用场景比较受限,目前比较可能的场景是高密度MDU、企业网关、LTE回程等。
GPON在技术方案、建网成本、成熟度等方面目前已经可以全面替代EPON,只是从网络发展建设来看,运营商需要给GPON和EPON应用场景做出差异性。现今的传统固网运营商有将GPON定位于FTTH的倾向,在FTTB领域,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EPON技术;而新进入的运营商则倾向将GPON技术定位于全方位的宽带接入技术。
上海贝尔考虑到目前市场上的不同倾向,推出了基于7342ISAMFTTU的AnyPON接入平台,允许运营商根据当前的建设策略亦或选择GPON亦或选择EPON来规划其FTTx网络。由于前瞻性的设计,7342ISAM FTTU将能平滑向10G GPON或10G EPON演进。他们不必顾虑会在GPON/EPON投资初期就陷于困境,也不用担心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割接已有的用户。
杨彦龙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既要有科技前瞻性,也要有市场和产业的契合性。从技术标准的提出、完善,到市场的验证、芯片量产,再到系统互通、规模化部署,需要有很长的阶段。10G EPON(对称)的光模块价格昂贵,远远超过市场承受;而10G EPON(不对称)的上下带宽偏差太大,业务发展模式模糊。所以10G EPON离真正的商用还很远。目前GPON技术可以满足国内外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业务需求。所以现阶段仍以GPON商业部署为主。
廖承宾10G EPON相对于GPON而言,拥有更大的带宽,也是各运营商重点关注和跟踪的技术之一,后续将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用性;PON技术的分类都是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接入场景需求,无论是EPON、GPON还是10G EPON都有自身适合的应用模式和应用场景,相互之间有竞争关系,但绝不是相互替代的竞争;所以我们认为后续10G EPON可作为传统PON技术的补充或升级,来满足更大带宽需求、更高分路比需求等的场合。
记者:10GGPON目前的技术成熟度、产品化能力等情况进展如何?
李爱玲2009年10月FSAN正式发布了10G GPON技术白皮书,白皮书已经就技术框架、系统需要,物理层规范等做了明确的定义,且增加了运营商对网络和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要求。2010年第二季度FSAN还将发布xPON融合和管理等细节方面的技术要求。
上海贝尔、华为以及爱立信等GPON厂商前不久均宣布推出了10GGPON的系统。尤其是上海贝尔,已经开始在全球重点运营商市场开展10GGPON的业务演示工作,积极推动10GGPON标准和产品的不断快速发展。上海贝尔所提供10G GPON是目前2.5Gbit/s平台升级的可行方式,该技术展现出了在混合GPON环境中运行的能力。它能够消除运营商长期以来最关键的两个顾虑——他们不愿在GPON投资初期就陷于困境,也不愿意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割接现有用户。
杨彦龙10G GPON(NG PON1)已完成了G.987.1~G.987.3,以及G.OMCI的制订;从电信级运营角度出发,爱立信秉承技术领先、多方面兼容、全球通用等传统优势,整合了产业链资源,在技术完善中积极地为未来的市场发展做储备。爱立信一直致力于推动下一代PON的演进,包括10G PON、WDM PON等,更是早在2008年初率先推出了10G GPON的样机。
廖承宾10G GPON目前发展的进度较缓慢,目前相关标准化组织还没有提出具体的时间计划,我们预计10G GPON的标准还需要一段相对漫长的时期才能正式发布,而对应产品商用则需要更长的历程(当然不排除有厂家自行开发样机,但是否符合最终发布的标准、是否具备商用价值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