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意外,在2013年底之前4G牌照将会正式发放。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虽然4G频谱分配以及制式选择争议颇多,但是4G牌照发放只是时间问题。中移动各个部门已开始忙活,目前包括三星GALAXY Note3、天语大黄蜂4G等为代表的TD-LTE制式智能手机相继亮相,让即将降临的中国4G网络时代更为令人所期待。
虽然4G时代看上去是那么美好,4G通讯对于智能移动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进入4G时代以后,对运营商不仅意味着机遇,挑战更值得关注,主要集中在终端产品多样性、网络成熟度,以及如何吸引更多消费者、OTT业务带来的冲击等问题上。如何能够4G产品迅速普及,让用户真正体验到4G带来的优越性,才是运营商需要着重考虑的。
终端产品成熟度是瓶颈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4G终端产品自然是与消费者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手机是否支持多模多频,网页浏览是不是快,功耗是不是低,图形处理是不是细腻,这些都将成为4G手机用户真正关注的焦点。
在201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包括中兴、华为、酷派等在内多家厂商,已经陆续推出了“五模十频”甚至是“五模十三频”的4G手机。功耗永远是4G手机用户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如何使手机的功耗令用户满意,也是终端厂商重点关注的。除此之外,图形处理以及其他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体验,也是消费者们关心的。
除此之外,产品形态创新也非常重要。近年来历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物联网与无线城市等创新概念出现。今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各自在展台之中展示其车载4G移动网络创新产品。对于4G移动网络车载产品更为注重移动网络互动性,当前全新车载4G移动网络产品在本身具有网络接入能力的同时,将兼具其他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网络接入通道功能,未来还将支持更多远程服务。
初期网络环境影响体验
“快”已经成为了消费者对于4G网络最直观的认识。目前,4G网络可以达到100Mbps下行速率、甚至LTE-Advanced网络载波聚合技术高达150Mbps下行速率,但是4G使用频率的穿透性弱于2G和3G,这意味着未来它需要更多的基站。
目前中国的4G网络的建设的整体进度较慢。据了解,中国移动TD-LTE大规模试验网络目前已经覆盖了国内15个城市,建设了超过两万个TD-LTE基站。按照计划,中国移动将在下一阶段使TD-LTE网络覆盖超过100个大中城市,建设超过20万个TD-LTE基站,并计划在全国更多城市建设TD-LTE网络。到2014年,基站将超过50万个,覆盖人口达到20亿。而在当时,移动拥有的商用试点基站还不到1000个。
当前全球范围的4G渗透的脚步正在加快。据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底,全球4G用户数已经达到1.27亿,其中,美国、韩国、日本三大市场的4G用户覆盖率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中国,4G网络建设的整体进度还相对滞后。虽然从这些数据来看,国内4G网络已经基本实现了广泛的区域覆盖,但还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中国移动面前——室外广覆盖、扩容、补盲点,以及更为复杂的室内覆盖,都是浩大而繁杂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4G从商用到真正普及,除了牌照这个“关键因素”之外,更需要成熟的网络。
4G遭遇OTT业务模式拷问
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网络建设,仅仅是业界的单相思,最终还是要落在数亿的消费者身上,如果中国的4G时代想要获得成功、想走的更远,还需要消费者的认可。但是目前对于消费者而言,3G都还没有实实在在的去享受,4G就这样来了。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8亿手机用户,其中有5亿以上是中国移动的用户,但是使用中国移动3G网络的用户只有1180万。在中国联通1.5亿的用户中,使用3G网络的用户只有7500万左右。从目前中国3G用户的普及程度来看,3G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模糊的概念,而选择3G网络的用户,一般是年轻人、受过一定教育和有一定收入的人群。
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资费套餐永远是敏感的话题。目前运营商都在宣传自己的4G下载速度非常快,下载一部500M的电影不到一分钟,单看数据,4G的下载速度确实令人惊叹。但如果换位到我们消费者角度思考,一分钟就500M,每个月的流量费会如何?有部分消费者表示,4G来了就来了吧,等资费足够便宜在考虑。目前,广东的4G套餐最贵,最低价格都要138元。而山东和浙江的4G套餐显然比广东便宜一些,最低只需要50元就可以办理。
4G时代,由于带宽、网速指数级增长,微信等OTT业务将大行其道,运营商将遭遇全新业务模式的拷问。如何制定更适合新兴数据业务的资费和模式,不仅关乎自身命运,更决定了4G时代能有多大的施展空间。例如今年广东联通和微信联合推出的微信沃卡,月费10元包300M的微信定向流量套餐。很多人认为微信沃卡是运营商在面对OTT竞争时所采取的的开放式的合作,是值得鼓励的。不过,以定向流量套餐的方式,通过把低价的流量资源作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基石,短期内增加了收益,但是长期上却可能不利于电信运营商流量的价值经营,还可能丧失用户的控制权。运营商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只是其中一环,重要的是过程,所以达成合作之后还要看运营商如何经营。
所以说,4G牌照发放,仅仅是一个开始,正如当年3G开启前,业界给予了足够的期待和广泛讨论,但事实上,3G当年的杀手锏业务比如视频通话依然未能普及,4G也如此,消费者对4G的体验更多的是来自于网络所承载的业务,运营商尽快推动网络和终端成熟,并营造一个良性的生态,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