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7/13 13:54

“TD四期关注感知”系列采访:大唐移动

通信产业报  卢子月

近日,记者就中国移动3G( TD- SCDMA ) 网络2010 年扩容工程招标中重点关注的提升用户感知问题采访了大唐移动市场总监徐敬涛。

记者:提升用户感知对TD网络建设、网络优化、网络测试分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徐敬涛:在网络建设方面,需要满足提升建网速度和质量,网络的搭建要确保规划和建设联动,由于特殊原因而造成的站址变更要从利用规划的手段来完成规避,也要求网络建设效率要高,建设速度要有保障;完美的应急保障方案,确保用户的业务顺畅体验。

在网络优化方面,提升客户感知要做到可衡量和可调整,所谓可衡量就需要有相关的衡量体系和指标,可调整就需要针对客户感知的衡量指标做到有的放矢的调整。3G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户感知的好坏,而影响用户感知的因素很多,我们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表示用户对业务和网络的体验和感受,是目前的难点。对于2G来说,用户感知评估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话音,而3G数据业务相对繁杂的多,尤其是数据业务的高质量要求,传统的用户感知评估手段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对用户反映的问题感知滞后,无法对VIP用户尤其是数据用户提供有效的保障。大唐移动率先提出了QoE (Quality of Experience 用户感知)评估体系,通过建立业务质量KQI和网络质量KPI之间的关联模型,建立了一整套反映用户感知的KQI指标评估体系,如网页打开时延、网页打开平均速率、收邮件平均速率、发邮件平均速率、文件下载平均速率等,并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实时监控,使影响用户感知的网络问题及时暴露,并进行主动预测和完整性能评估,提前进行干预优化。

记者:针对新的要求,大唐移动提出了哪些创新解决方案?

徐敬涛:大唐移动针对网络规划与优化提出了很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AOJD多小区联合检测优化技术:AOJD技术根据干扰的动态变化,实现优化的多小区联合检测。适用于业务负荷较高、同频干扰水平较高的网络,以及小区边缘干扰比较恶劣的用户,提升网络性能明显。

CC(Cell Combination 小区合并)覆盖增强技术:CC技术减少小区内和小区间切换或重选,提升网络KPI。CC技术还可提升上行覆盖半径,降低下行干扰。

切换优化解决方案:速度敏感切换技术是针对夹缝小区切换优化技术,提升切换成功率,能够有效降低干扰,对语音质量不受影响,对终端不做要求。防乒乓切换技术是针对基于导频信号强度测量的乒乓切换场景,能够动态抑制乒乓切换,设置灵活简便,减少切换掉话。

2G/3G融合解决方案:大唐移动致力于推动2G/3G网络融合,提升用户感知。大唐移动率先完成异厂家之间的Iur-g+接口互联互通测试。大唐移动与广东移动合作,与GSM最大的系统厂商爱立信完成了2G/3G融合的MSC POOL测试,与吉林移动合作,在长春完成了规模最大、场景最全的共LAC区测试。

EHDQ(HSDPA Qos提升)技术:EHDQ技术对RLC的状态处理机制、Iub口的流控机制进行优化,可提高切换时数据速率的平稳性; RNC侧传输突发数据(如PING包、网页浏览等)时,采用该技术简化控制过程,可有效缩短时延。

干扰消除技术:针对切换中的干扰问题,大唐移动提出“切换干扰消除”(简称HIC,handove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技术,可以很好的消除切换过程中的干扰。该技术通过在IUB接口实现无线链路激活命令,来避免冗余数据的发送,有效消除切换过程中的干扰。RNC在收到切换目标小区上报的“无线链路恢复指示”消息后,向切换源小区发送无线链路去激活指示消息,基站收到该指示消息后,停止发送无线信号,从而达到减少干扰的目的。

多小区干扰协调技术:解决TD系统中相邻小区间的下行同频干扰,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充分考虑邻区的干扰,将用户分配到下线干扰比较小的资源上。

测量报告统计分析技术:RNC设备可以发起公共测量和专用测量,并进行采集纪录。MR网优平台根据设备侧提供的测量数据,根据一定的算法,最终以图表或报告形式输出过覆盖小区、欠覆盖小区、漏配邻区等信息。

IMEI跟踪分析技术:RNC设备可以针对每个业务连接提取出相应终端的IMEI号,并将IMEI号关联到对应的呼叫数据,并通过CDL将IMEI信息上报到后台进行记录。IMEI终端识别基于不同终端类型进行KPI统计,可充分了解不同终端间的性能差异,对不同类型终端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适配不同的网络算法,提升全网KPI,改善客户感知。

反向覆盖测试技术:反向覆盖测试技术采用移动台以固定功率发射上行信号,所有基站对该信号进行测试,并获取接收电平等测量数据,RNC对所有基站上报的测量数据按小区ID进行汇总和存储,自动优化软件平台通过干扰分析和邻区分析,得到全网所有基站的单小区下行PCCPCH覆盖电平分布图,从而得出优化建议。

载波带宽压缩技术:首创的载波带宽压缩技术(1.4M),可在有限带宽内增加载波数量,提高网络容量。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