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5/20 09:36
3G背景下的报业数字化策略
0
0

3G助推新媒体革命

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获得3张3G牌照,热议数年的“3G时代”在中国正式揭幕。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中国乃至全球电信产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对于媒体而言,它意味着自互联网出现以来的新媒体革命,将因为基于3G技术的移动网络的发育以及3G手机媒体的应用,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互联网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就以实时互动、信息海量和超文本传输的技术优势,以及融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于一体的巨大传播潜能,掀起了一场狂飙突进的“新媒体革命”。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经过仅仅十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已日显“第一媒体”之势。2007年9月,美国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互联网和电视是人们最为青睐的传媒,且互联网已跃居电视之上。我国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在30岁以下的人群中,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跃居第一位。

互联网引发的新媒体革命将因为3G网络的开通和基于这一网络的手机媒体如3G手机的应用而再次大幅提速,将使手机完成由一个通讯工具向一个真正媒体的蜕变,成为一个移动的新媒体,即所谓的“第五媒体”。

与以往的媒介形态相比,这个新的媒体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

“掌媒体”。3G手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一个移动的、可以随身携带的媒体,这是以往的各种媒介所不具备的,即使电脑上网也不具备如此的便利性和实时性。一机在手,“信息就在你的指尖”,比尔·盖茨微软公司设定的愿景将由以3G为核心的手机媒体实现。

“富媒体”。在第二代手机上,短信彩信WAP、定位技术、摄像、拍照等多媒体功能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而3G手机更将实现宽带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无线搜索以及购物、游戏、支付等功能,可以说其他媒介所承载的功能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个新的媒介上实现,3G手机将成为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富媒体”。

“自媒体”和“聚媒体”。博客Web2.0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媒介家庭的急速“扩军”。“自媒体”(We Media)大量涌现,私人化的传播者通过BBS、博客、播客等发布信息;这些传播者通过社区、论坛、博客圈、留言区等相互聚合,形成“聚媒体”,并成为民意汇聚与表达的一个重要通道。与互联网相比,手机的传播方式更加便捷,手机私人性和应用中的社群性(Community)更强,因而3G手机势必将推动更多的“自媒体”和“聚媒体”涌现,使信息的覆盖度从点到群到面,无限重复,交叉传播,信息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总之,3G手机媒体“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比广播更丰富”,其显著的优势必将对更多的用户产生强大的吸附力;更重要的是,手机原本有着最为广大的用户群体,截至目前,我国已拥有逾6亿的手机用户,较之网民数超过一倍,而全球的手机用户超过20亿。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无线增值服务的日益丰富,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的绝大部分将成为手机媒体的现实受众,进而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因而,尽管当前手机媒体的发展还面临着种种瓶颈与问题,但其“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拥有5000万受众,报纸用了50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手机媒体从一开始就可能站在这样的基点上;成为受众数量上的“第一媒体”,互联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手机媒体将有可能以更短的时间,成为未来媒体世界的“主角”。

可以说,互联网引发的新媒体革命已经严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现在,当站在“3G”时代的入口处,展望手机媒体的发展前景时,我们会发现,新媒体革命其实还只是刚刚开始。

拥抱数字化

“3G”奏响的是新媒体的“欢乐颂”,但对报业等传统媒体或曰“旧媒体”而言,则是一曲阴郁低沉的“咏叹调”。

回顾媒介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技术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对媒介形态的演进、媒介生态的嬗变、媒介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技术的发展,对媒介产业的总体发展是推动的、增益的、积极性的,但对某一种具体的媒介形态、对依托或主要依托某一种具体媒介的媒体企业,其影响则迥然不同。其间的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是仅仅给现有媒介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技术手段,还是衍生出新的媒介形态。如果是前者,对于现有媒介而言是机遇;如果是后者,则更多的是挑战。

以报业为例。印刷技术、卫星传播技术和激光照排技术三大技术突破,都极大地推动了报业的繁盛;而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也给报业的运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但因为这种技术衍生出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第五媒体“移动网络”,则给报业带来了极大冲击和强力挤压,具体表现为读者的相对和绝对“流失”以及读者年龄结构的老化,还有就是报业总体营收主要是广告收入的持续徘徊甚至下降。这两个方面都有很明确的数字统计可以例证。

面对新媒体在受众与营收两个方面的双重“挤压”,报业也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比如建立新闻综合业务网,进行网络出版,发行手机报、多媒体报、电子报等数字报纸,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综合平台建设和资产管理,等等,其路径总体上是“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路径。但是,现实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想象。为什么?因为在大的媒介领域,报业直接面对的是来自新媒体的竞争,而报业本身却不是新的。

实际上,从媒介形态演变和媒介产业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自互联网出现以来,人类社会即已经步入如尼葛洛庞帝所言的“数字化生存”的形态。包括报纸在内的整个传媒产业,事实上已经处于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崭新的发展平台之上,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全球化”与“数字化”成为驱动媒介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这两个要素对媒介发展的影响均是统辖的、全方位的,但也各有侧重:“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媒介产业的“外价值链”领域,包括运营体制、资本平台和扩张方式等等,比如我们看到新浪网等第一批新媒体用全球的资本、中西结合的团队和期权等激励方式做主要面向华人受众、中国市场的信息产品,实现了快速崛起;而“数字化”则主要体现在媒介产业的“内价值链”领域,包括内容的生产、内容的销售和内容的增值等环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