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移动频率资源更加充裕 管制机构积极推动共享
2008年以来,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多种无线通信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数据业务使用量的快速提升,为无线移动通信业务分配更多频率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推动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在全球信息通信领域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管制机构想方设法分配更多的频率资源用于无线移动通信业务。其主要举措包括协调更多的低频段频率资源,把700MHz的原广播电视频段划为移动通信使用,以及分配2.5GHz~2.6 GHz频段用于宽带无线业务发展等等。
2008年,比利时、芬兰、法国、瑞士和葡萄牙等欧盟国家就批准部署900MHz等低端频率作为3G业务的使用,澳大利亚的Optus和Vodafone也正在部署UMTS 900商用网络。此外,还有一些欧洲国家也在考虑批准类似的决议,例如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挪威和瑞典等等。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700MHz广播电视频率向移动通信的转化已逐步实施。2007年的世界无线电大会上,已确定700MHz频段作为IMT频段的一部分:美国目前已完成了700MHz频段的重新规划,并在2008年对700MHz(698MHz-806MHz)频段进行了拍卖,其中,Verizon Wireless和AT&T公司获得了大部分的频段,两家企业都宣称计划在这个频段部署LTE系统。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拍卖2.5GHz~2.6GHz频段,以促进宽带无线的发展。欧盟在2008年开始了2.5GHz~2.6GHz频段的分配。在频谱分配上考虑了技术中立原则,频率获得者可以使用该频段提供固定、游牧和移动状态下的无线宽带服务。瑞典于2008年5月完成了该频段的拍卖,英国正在做相关频谱拍卖的准备。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欧洲国家还处于观望阶段,预计2009年将会有所动作。2008年l0月,香港电讯管理局(0VTA)公布了2.6GHz频段宽频无线牌照拍卖竞投结果,其中包括FDD和TDD。
节能减排成工作重点 LTE技术进入实践阶段
为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纷纷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作为工作重点。联合国气候会议通过了抵御全球变暖的新举措;欧盟承诺201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20%;中国政府也将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基本国策。2008年7月,ITU成立了“ICT与气候变化”焦点组,计划4年内推进ICT产业节能15%。
运营企业也纷纷响应政府的号召,并提出了各自的绿色计划:T-Mobile制订详细计划来减少能耗和C02排放量;中国移动出台了“绿色行动计划”,制定通信设备节能评估体系和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减低设备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损害,携手打造绿色通信产业链。
2008年,3GPP2长期演进技术向LTE方向发展的路线更加清晰。全球最大的CDMA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以及日本KDDI等相继宣布采用LTE技术,CDG及高通公司也正式宣布放弃UMB技术。3GPP于2008年12月发布了LTE(R8)版本的LTE FDD和TD-LTE的标准,LTE在终端芯片、系统产品研发方面已进入实质阶段。在NGMN、LSTl的推动下,LTE技术的概念验证及产品样机开发已全面启动。2009年,LTE技术将进入实践阶段。
移动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 重塑产业格局
近年来,移动通信用户的快速增长,移动网络接入速率的不断提高,以及web2.0等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发展。全球主要移动运营商均开始注重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并为此开展了与互联网界的广泛合作。全球移动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流量分布中,Web流量已经超过WAP流量,占总流量的77%。移动互联网开始由WAP向完全体验的www方式转变,其中基于Web2.0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发展热点。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商机吸引了ICT等相关企业的大力参与,它们带来了创新的思维和运作模式,移动通信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以“终端+内容+设计”为业务发展模式,短期内发展了大量的用户,给全球各地的移动通信企业带来极大的震撼。2008年6月,苹果公司推出3G版iPhone,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iPhone销售超过1200万部,在智能手机领域一跃成为全球第三,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诺基亚也全面转型移动互联网,在推出服务品牌0vi,提供定位、在线音乐商店和游戏业务后,还与英国H3G等多家运营商合作,通过3G网络向其N95手机用户提供无限制的音乐下载服务。相信在2009年,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还将提速,在吸引更多资源投入的同时,规模迅速膨胀,成为带动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同产业领域相互渗透 市场主体多元化特征凸显
2008年,传统电信设备企业向移动运营领域渗透的趋势不断加快。一方面,不断有新的设备企业如索尼爱立信、LG等开始提供移动内容业务。索尼爱立信于2008年8月在瑞典等北欧国家开通无限制的音下载服务——PlavNow plus,并计划在2009年将这一服务拓展到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终端厂商LG则与内容提供商FoneStarz Media合作,向其22个国家的手机用户直接提供图片下载等移动内容应用服务。另一方面,已有内容服务的传统电信设备企业向移动业务领域的渗透力度还在不断加大。2008年10月,诺基亚与英国H3G合作,通过H3G的3G网络向其N95 8GB手机用户提供无限制的音乐下载服务。爱立信与德国运营商KPN合作,推出移动广告服务。
移动运营企业也呈现出向设备制造领域渗透的新动向。2008年10月,香港的和记黄埔公司宣布成立自己的手机子公司——INQ Mobile,为其全球3G网络提供手机支持。日本NTT DoCoMo公司表示,今后手机开发的方向将会转移到Android手机上,手机附加值的目标将向iPhone看齐。Google等互联网企业则加强了与传统移动通信企业的合作,在联合多家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共同开发Android软件平台之外,2008年年初还宣布与NTT DoCoMo一起开发移动新业务。
2009年,随着LTE、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将会更加模糊,相关的企业将会继续合作和渗透,竞争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还将不断凸显。
终端成为竞争制高点 平台主导权争夺更加激烈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用户,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而手机终端是用户随身携带的通信产品,是企业为用户服务的最重要的界面。因此,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了用户,进而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近年来,手机终端款式不断增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战略地位不断凸显,成为了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作为手机产业中最关键的环节,手机平台近年来正从封闭、一家掌控式的平台向开放式创新、产业协同的平台发展,各界对平台主导权的争夺日益激烈。2008年,以Google、摩托罗拉、T-Mobile、高通、中国移动等在内的34家企业成立的“开放手机联盟”,正式推出开放式移动终端平台Android。中国移动更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了基于OMS的操作系统,带动产业链推进移动互联网业务。面对竞争,2008年6月,诺基亚收购Symbia并建立Symbian协会,创建开放软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