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
`
2013/8/22 16:10
专家:技术优势凸显 100G发展将迎来爆发期
0
0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视频等大带宽业务的兴起,使得建设能够应对数据洪流挑战的高带宽光传送网成为业界的目标。在这一趋势下,光网络正在持续演进,从曾经的10G走到40G并正在迈向100G。作为新一代光传输技术,100G采用了革命性的相干光网络技术,比40G具备更多的技术优势和更强的生命力。有观点认为,100G将在2013年进入规模商用,并在未来引爆一个更大的市场。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日渐丰富以及视频等大带宽业务的兴起,光传送网正在需求的推动下大步演进,从传统的40G走向更先进的100G。作为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新技术,100G技术的成熟度究竟如何?100G具有怎样的生命力?100G部署的挑战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人民邮电》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俊杰,他认为,100G技术已经成熟,且在标准统一性和成本上比40G更具优势,因此,其将在应用之初就迎来爆炸式发展。而刚刚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更是为100G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比40G更长的生命周期

“100G的生命周期将比40G长。”李俊杰对100G的市场前景给出了这一判断。他认为,相比40G,100G具有诸多先天优势,这决定了100G不仅将在应用初期就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还将具备比40G更长的生命周期。

发展缓慢以及产业集中度不足导致了40G设备应用初期的成本优势不明显,且后续下降空间有限,同时,技术的多样化也带来了网络建设和维护的复杂性。相比之下,100G就没有此类问题,标准的统一以及产业研发力量的集中,促使100G技术从一开始就具有非常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因此,100G的发展速度将比40G更快。

相干光通信技术是100G最核心的技术优势。“相干光通信技术将光通信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光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李俊杰表示,相干光通信技术使得一些原本在光域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在电域完美解决,并将一些复杂功能都集中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中,电芯片在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为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因此,相干光通信技术对光通信发展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光纤的发明、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发明等历史上著名的里程碑事件。

100G具有更低的时延,能实现超高速的数据传输。首先,100G系统传输相同数据量的时间仅为10G的十分之一,同样的数据传输100G将比10G先到;其次100G相干光通信技术不再需要10G/40G传输系统配置的线路色散补偿光纤(DCF),减少了DCF带来的传输时延。虽然普通业务对于时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金融大宗业务而言,超低时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0G的另一突出优势就是其对以太网更友好。未来以太网将成为主流业务,100G对以太网有很好的支撑。原来的10G和40G技术都不是针对以太网设计的,而100G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了以太网的业务需求,保证了从GE到100GE各种速率以太网业务的全透明传输和封装标准的统一。

未来,100G技术将呈现出两大发展方向。一个是超长距离100G传输,运营商在降低网络建设成本的驱动下将对2000公里甚至3000公里的100G超长距(ULH)WDM系统技术产生需求,同时,跨洋海缆系统容量需求的提升也将加速100G海缆传输技术的发展;二是用于城域100G传输,低成本、低功耗和可插拔光模块是城域100G的主要需求。

功耗和体积问题待突破

100G技术和性能都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满足大规模部署的应用需要。不过,“100G设备的功耗和体积问题将成为业界未来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李俊杰在肯定100G技术优势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在节能减排和提升经济效益双重目标的驱动下,降低功耗成为通信设备普遍面临的要求。“未来100G设备功耗的成倍降低是有可能的。”李俊杰表示。虽然目前100G设备的功耗相对较高,但是未来通过设备体积的小型化将有利于单位比特能耗的降低,同时,相比40G技术,100G相干光通信采用的是电芯片处理,将更容易实现功耗的降低——电芯片的集成度和优化潜力比光器件更优。目前,DSP芯片的工艺已经从两三年前的65纳米走到了40纳米甚至28纳米,为功耗的进一步降低提供了可能。

伴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商机房的空间资源正在日益匮乏,因此100G设备的“瘦身”也将满足这一实际需求。不过,对于运营商而言这也意味着另一挑战——100G设备小型化的同时也需要对机房散热系统进行相应改造。

100G的美好应用前景正在激发业界的热情。然而,对于中国100G产业而言,要想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在100G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目前,100G的关键芯片、高端光器件等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国外公司手中,虽然我国能在DSP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但是生产工艺依旧依赖于欧美和日本的企业,高速模数转换器件(ADC)和高端光器件方面的差距则更大。

100G OTN构筑智能管道基础

“如果将100G WDM系统比做点到点的高速公路,那么OTN可以理解为立交桥或枢纽。”李俊杰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对OTN技术进行了说明。他认为,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上看,要想交通顺畅,仅仅只依靠多修路和拓宽路是不够的,类似立交桥这样的交通枢纽的建设是必不可缺的。

同样的理念也适用于通信网络建设,要想打造高速的宽带网络,仅仅只是扩展网络容量是不够的,流量要想实现管理,就要像OTN这样的网络调度节点。目前,运营商在转型中提倡“智能管道”,致力于将信息高速公路管理好,而OTN就是实现“智能管道”的重要基础。

对于业界有关100G OTN交叉容量的担忧,李俊杰认为,看待OTN的交叉容量,首先要弄明白OTN的定位。如果将目前所有的网络带宽都放到OTN交叉设备中,那么容量上肯定无法支撑。但是目前现实业务并没有这种需求,实际的网络运营中并不需要将所有的业务都放入OTN交叉设备中去,就好比原本在一条8车道的高速公路上,其立交桥的设计并不会也是8车道的,一般只有2~4车道。因此,面对未来的业务需求,OTN交叉设备容量不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但是需要同ROADM等光层调度设备以及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系统相结合,构建一张灵活、立体的“智能超高速光网络”。

OTN在全球得到了认可。目前,国外主流运营商已经展开了OTN的网络部署,而国内运营商在城域网和省级干线上也实现了应用。“专线将是未来推动OTN发展的重要动力。”李俊杰对于OTN市场的应用前景给出了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