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召开,“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的主题,恰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 10 周年的时间节点形成深刻呼应。赛迪顾问预测,2025 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接近1000亿元,但AI驱动的攻击技术正加速迭代。在此背景下,运营商及产业链企业以公益服务筑牢防线,用技术创新破解难题,成为筑牢网络安全最鲜活的实践样本。
数据安全产业步入快车道
数字经济已经从技术应用层面向生产要素重构阶段跃迁,数据安全正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先决条件。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在整体网络安全市场进入调整期的情况下,数据安全市场却逆势增长,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规模,达到118.5亿元,同比增长25.9%。
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护航。今年4月,国家数据局指导成立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并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同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12项国家标准。
运营商云网融合打造主动防御体系
数据安全,治理先行。中国电信在此方面做出探索和实践。
中国电信成立了专业的安全公司——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服务提供。中国移动以“网信安全国家队”的标准,持续加大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并创新激励机制,实施网信安全漏洞威胁监测专项激励。中国联通则建立了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指挥中心/反诈指挥中心(SOC),开展全国常态化两级运营工作和应急指挥调度工作,并针对资产安全、态势感知、漏洞管控、终端安全、数据安全、专项治理六大集约能力进行攻关。
技术创新,筑牢产业安全防线
数据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也需要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
在强化安全能力体系发展方面,运营商积极开展广泛合作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守护产业安全边界,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如,中国电信积极拓展安全产品和服务,建成国内唯一有全网覆盖和全球触达能力的网络抗DDoS攻击防护平台“云堤”;加大天翼安全大脑、量子密话等安全产品和服务推广。
中国移动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力量,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技术和产品。例如,中国移动打造出“软件供应链安全”“和盾·抗DDos”“算力网络安全防护”等一系列硬核安全能力。
中国联通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内生安全、数据安全及业务安全多个领域,打造元景大模型,形成人工智能内生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数据安全平台、元景警务大模型等系列成果,为全球大模型时代的安全治理工作贡献了“中国方案”与“联通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