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9月30日消息(子月)近日,在“互联网+大数据”峰会上,阿里云基础生态首席架构师石立勇表示,阿里云的基础生态包括创业、孵化、政府互动、教育,阿里云从“云网端”三个视角为基础生态利用好数据提供帮助。
整个产业互联网在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要素是数据,真正的数据来源是产业,包括政府要开放数据,这是一个核心的资源。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石立勇表示,阿里云是做平台的,从平台支撑的角度看,阿里云不管服务于内部还是外部客户,都有一个完整的数据生产链条,有数据采集,还有计算的引擎,基于数据进行数据加工,分析,可视化的展示。同时,还会做一些机器的学习,把人的分析行为变成机器。石立勇表示,机器自学习的模式最终能产生各个行业的应用,反向再去产生一些数据,这是整个数据生产的链条。
从云的角度看,石立勇表示,阿里云为中国制造做了一些人工智能、两化融合的业务,为网络强国战略做了自主可控,政府大数据的应用。阿里的大数据平台能力不单单可以按照公有云的能力进行输出,也可以按照专业云的输出方式输出到客户。例如海关总署就是阿里云曾经参与的一个大数据平台项目,它就是把阿里整个大数据能力按照专业云的方式部署到客户。
从网的角度看,石立勇表示,阿里云目前已经有企业级的互联网架构,当整个物联网的架构搭建后,它的数据量和人的交互的比例是成百倍、上千倍的数据量和并发量的增长,所以在阿里云上有个物联网的解决方案,可以去支撑很大的数据量和并发的访问的能力。
从云+端的角度看,石立勇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其实一直在坚守做一件事,就是操作系统。目前操作系统两大阵营,IOS和安卓。这两个平台总体是不可控的,虽然国内很多手机厂商都基于安卓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统,实际上都是表层的定制化,谷歌是不允许去改核心的。但是阿里巴巴看到云+端一定是产业非常核心的制高点,因此阿里巴巴一直在弃而不舍的研发YunOS,这是全球第三大的操作系统,装机容量非常多。有了YunOS操作系统,就可以跟网有非常深度的融合,更好的服务于产业的升级。
谈到创新,石立勇表示,整体阿里云的资助创新体系是从几个层面来去促进产业互联网的升级,在最底层有云+端,阿里云的公有云加大数据平台。客户这一端有YunOS,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开发商,甚至是制造商,他们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服务于产业互联网的B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