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7月31日消息(子月)7月30日,“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在致辞中表示,前不久,中国移动正式确定了《中国移动“十三五”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大连接”战略,根据这一战略,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移动将从多个方面重点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李慧镝表示,首先,中国移动将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强支撑。他表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移动发挥力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未来五年,中国移动将着力建设完善安全、泛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和光纤网络。一方面积极打造4G精品网络。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4G运营商,拥有130万个4G基站,4G客户超过了4亿户,年内将达到5亿户。今年还将继续建设基站,年内基站总数将达到140万左右,覆盖13亿的人口。同时,加快4G+新技术的部署应用,为用户提供VoLTE高清语音服务。另一方面,建设高质、高速的有线光宽带网络。围绕国家“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集中力量打造高速上网的城市小区、城镇乡村,为城乡广大居民提供功能更加完备的通信、娱乐、生活服务。
在5G方面,李慧镝表示,中国移动将引领5G、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创新,促进网络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稳步推进5G网络核心技术研发,确保2020年启动商用。5G技术可以支持高密度的连接,可以达到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的连接,更好的支撑中国移动的万物互联的战略。5G还可以做到更高的速度,可以达到10G比特每秒的速率,而且更低的时延,是毫秒级的时延,可以更好的支撑像无人驾驶这样的车联网应用。
李慧镝透露,中国移动将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强合作,推动基于移动通信的物联网商用进程,加速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促进虚拟化技术应用,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有效降低网络建设及运维成本,进一步打开提速降费的空间,同时构建起强大的业务平台,使得企业和个人,能够按时、按需、高效率、低成本地调用中国移动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能力及资源,有力的支撑信息化强国战略。
第三方面,李慧镝表示,中国移动将推动终端的升级和多形态拓展。他表示,终端设备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中国移动积极推动终端创新,加大4G+及未来5G等新型终端的研发推广,拓展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多形态的终端,充分满足个人用户以及行业客户对终端的多样性需求。同时持续推动现有4G低成本终端的规模发展。中国移动现在4G终端价格最低的可以降到200多元,最大限度的让用户体验我们的4G服务,同时我们的终端也在出口海外,包括欧洲、东南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最后,李慧镝表示,中国移动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做好海陆光缆系统扩容,推动跨国网络的互联互通,提升国际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国际漫游结算成本,把跨境漫游资费降到合理水平,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战略落地。
大力拓展数字化服务
李慧镝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移动还将大力拓展数字化服务。他表示,要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全球领先运营商,必须顺应“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垂直行业应用等领域,积极拓展数字化市场。
一是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充分满足用户基本通信需求的基础上,以连接为触点,不断拓展电子商务、多媒体应用、生活服务等业务领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是推动物联网规模发展,做大垂直行业应用。立足我们的网络优势、客户优势、技术优势,把握万物互联的发展契机,继续提升面向电子商务、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重点行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显着提升传统产业供给效率,构筑经济增长新引擎。
三是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借助“双创”历史契机,中国移动还将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借助“双创”历史契机,依托中国移动网络能力开放平台和资金、用户规模优势,通过设立创投基金、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及机制,促进合作研发,吸引和扶持更多上下游供应商、小微企业、研发人员和草根创业者成为业务合作伙伴,释放大众“双创”潜力,共享信息化发展红利。
深化改革,提质增效。
最后,李慧镝提出,中国移动未来一段时期将深化改革、提质增效。首先,中国移动将抓住重点领域,务实推进改革。认真研究国家深化国企改革“1+N”的政策体系和“十项改革试点”,坚持“管理集中化、运营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组织扁平化、流程标准化”的方向,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取得突破,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第二,中国移动将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重点推进网络的变革,向虚拟化、软件化来转型,深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降低网络的运营成本,使网络的部署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强化精细管理,推进集中管理,包括我们要在网络、采购、渠道等方面,进一步的加强集中管理,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