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移动平台
2016/6/22 10:11

中国移动RCS即将商用,与OTT是竞是合?

C114中国通信网  刘定洲

C114讯 6月22日消息(刘定洲)运营商OTT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一方面,运营商从语音向流量经营转型,依赖各类OTT消耗其庞大的流量带来收益;另一方面,OTT逐渐弱化了运营商在产业链的地位,攫取了移动互联网崛起进程中的大部分红利,运营商网络投资与收益严重不相称,面临沦为“管道工”的危险。

正是这种情形下,中国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在2014年发布《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启动了RCS(Rich Communication Suite,富媒体通信)项目,并在2014年底的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出了“新消息、新通话、新联系”概念,希望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夺回产业链话语权。

在今年5.17电信日上,中国移动正式启动RCS试商用,下半年将正式商用。这两年间移动互联网更加繁荣,微信等OTT基本确立垄断性地位,姗姗来迟的RCS,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又将如何处理与OTT的关系?

Google加持RCS

据C114了解,RCS是由GSMA负责规划,构建在IMS网络之上具有统一业务集定义的技术标准,基于手机通信录实现语言、消息、状态等多媒体业务呈现,可以说具有深厚的电信血统。在GSMA的推动以及OTT的冲击下,RCS逐渐被全球运营商所认可和接受。

中国移动在国内是第一家,据悉中国联通也启动了RCS具体规划。从全球范围来看,已有不少“大T”运营商和欧美发达国家的运营商商用了RCS,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球有35个国家的48家运营商商用了RCS,包括AT&T、Sprint沃达丰、KPN等。

RCS带给运营商的,首先是超强的语音和视频通话能力。这些能力APP也能提供,但无法和运营商从基础网络释放出的质量相比。其次,RCS并不是一款APP,而是一个平台,尽管在现阶段会以APP的形式存在和过渡,RCS今后将“开机就能使用”,用户无需注册就能实现抢红包、传输文件、阅后即焚等功能。

运营商基于手机通信录,能基于RCS构建能力开放平台,从而建立起以运营商为基础的社交生态。举例来说,通过接入RCS的能力开放平台,微信等APP发起视频通话,能直接基于运营商的IP网络,不再局限通话场景,且大幅提升通话质量,让IP电话真正可行。从RCS的定位来看,运营商与OTT将是既竞争又合作,合作大于竞争。

除了GSMA,RCS的发展离不开一家特殊的公司:Google。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拥有者,Google既是全球最大的OTT之一,又超然于OTT之上。在2015年10月,Google宣布收购RCS云服务运营商Jibe Mobile,规划在Android提供RCS服务;MWC 2016上,Google宣布与GSMA和Sprint、T-Mobile母公司德国电信Orange、沃达丰等19家运营商合作推动RCS。据C114了解,Google今后将在操作系统层面全面支持RCS。

Goolge的强力支持,或许更能说明RCS对运营商和OTT的意义。移动互联网构建在运营商建设的基础网络之上,这些年OTT一直在享受运营商大力投资基础网络带来的发展红利。RCS有能力让移动互联网的品质更高,帮助产业更加成熟,同时也是运营商分享移动互联网红利的绝佳机遇。从这一角度看,RCS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RCS还存在哪些问题

RCS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进度偏慢。

其实按照中国移动早前的规划,RCS应该在去年就商用,可能因为内部协调和资源整合等问题,导致RCS商用推迟了一年之久。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运营商如果想拿到一张门票,必须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加快节奏,尽早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构建平台级生态并挖掘平台的潜在价值。

其次是和OTT的关系定位。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和OTT的能力和业务犬牙交错,利益冲突是永恒存在的。RCS将让运营商拥有强大的能力平台,和OTT之间的竞合,考量运营商的智慧。OTT的强项是做用户体验,而运营商的强项是基础能力提供,从目前来看双方很难跨越对方的雷池,因此两者将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再次是RCS产业的成熟。要实现RCS开机就用的功能,必须从网络到终端到芯片到操作系统层面的全面协作推进。从网络层面看,随着NFV的引入,网络结构更加虚拟化,据了解,由中兴通讯承建的中国移动RCS网络,基于vIMS,初期网络容量达1亿户,可实现设备平台统一、业务承载网络的自动部署和弹性伸缩等功能,网络建设已无障碍。

互联互通是当前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运营商以往做过一些OTT应用,但由于无法解决三大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始终无法与OTT竞争。中国移动在构建能力平台的同时,需要在未来几年推动与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的互联互通,让RCS发展形成乘积效应。

有了Google在操作系统底层的强力支持,RCS在终端层面可以说成功了一半。目前上市的终端使用RCS需要通过APP的形式接入,包括三星、小米、联想等手机制造商正在进行Native终端产品的验收测试,芯片层面高通和联发科也将实现对RCS的支持。据悉到今年底将有支持RCS的原生终端上市。

从本质上看,这些都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在于运营商推动的决心。以中国移动的8亿用户量在产业链的号召力,有能力加快整个RCS产业成熟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对RCS的战略重视,也许在未来一两年,用户就能感受到RCS融合通信网络带来的全新移动互联网体验。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