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28日消息(陈宝亮)11月27日,爱立信带来2013年第三季度消费者通信行为研究报告。本次研究报告提出了三个消费者通信行为主题:移动宽带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对数据业务的依赖正在形成、用户通信满意度转向随时随地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消费者通信行为的变化正在加速,这也迫使爱立信不得不提前了这次的发布。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东北亚区负责人徐晓莉称:“可能就在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回访、分析的一两个月内,消费者的行为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自然,直接提供通信服务的运营商,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移动宽带:Here And Now
“如果有人问你‘幸福吗’,你可以这样回答。”徐晓莉笑称:“我都联不上网,有何幸福可言?”
诚然,在爱立信针对15个国际大都市消费者的调查中,50%的人认为自己需要随时随地的保持连接、60%的人认为手机成为必要的信息渠道。
消费者的网络接入不在局限于家庭或者工作场所,在爱立信的调查中,除这两种之外的其他场景入网率在大幅上升,其他场所包括交通场景等场所。徐晓莉介绍:“全球用户其他地方上网的使用率平均增长11%,而中国城市地区增长了28%,因为国内消费者花在路上的时间很多。” 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超过70%的城市智能手机用户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网。
事实上,这种意识中的认可加速了移动宽带的进程,徐晓丽指出:“移动宽带家庭渗透率会在两年内提高64%,这其中包括Wi-Fi和移动宽带MBB。”
与此同时,智能终端的数量在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城市用户平均使用2.3个终端接入互联网,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智能手机,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持有率为15%,而今年已经增长到45%。移动宽带发展越快的国家在网终端数越多,其中韩国以3.4个排在榜首,欧美国家基本是3个。可以看出,中国智能终端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数据业务增长
消费者对移动宽带的依赖正在转变为对数据业务的消费能力。
目前,中国城市手机用户每周使用的最高业务依然是接听电话,但智能手机用户的首要任务则是浏览互联网,其次是收发短信、使用即时通信业务(比如,微信)等业务。徐晓莉介绍:“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的前三大业务,有两项数据业务,但在日韩地区,前三、四项已经都是数据业务了。”数据业务依然有极大上升空间。
爱立信尝试这样对消费者提问:“如果数据套餐、语音套餐只能二选一,你会选什么?”答案令人吃惊,29%的智能手机用户选择了数据套餐。
当然,数据业务的增长离不开ICT业务的发展,来自APP的业务推动力逐渐逐渐增长。“62%的北京用户每天都会使用APP应用软件,用户需要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有应用程序能够使用。”
重新定义用户满意度
随着移动宽带、数据业务成为消费者主要通信行为,用户对通信网络的满意度也逐渐发生变化。“过去,可能满意度体现在终端、网络上,但现在用户的满意度表现在应用上。”徐晓莉介绍,目前用户对数据业务的满意度低于对语音业务的满意度,“比如,69%的人认为数据套餐仍然很贵,其次是移动网络的速度。”
此外,数据业务套餐的制定也不尽如人意。“比如,现在套餐大多是186元、286元等等,往往186的流量往往不够,但286元就过剩。”徐晓莉指出,数据业务套餐的制定不够个性化,而这一点在用户满意度中排在第三位,值得运营商注意,“因为,对数据业务的体验影响用户对运营商的整体满意度。不满意的用户比满意的用户离网可能性高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