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首台(套)赋能企业创新—2025年服贸会专题发布活动”上,极光星通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正式荣获“北京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称号。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极光星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也体现了北京市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支持自主创新的坚定决心。
国家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安全,将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视为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任务。北京市积极落实国家战略,率先出台一系列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示范和应用的政策,推动关键装备在市场化落地中积累应用经验,形成从研发、制造到商业化推广的完整闭环,打造企业创新发展的良性生态。此次极光星通第三代激光通信终端的入选,是这一政策体系落地生效的生动体现。
技术演进创新锻造产业标杆
极光星通自2020年成立以来,坚持自主研发和体系化创新,围绕空间激光通信技术这一国际前沿领域持续攻关。公司从技术验证起步,陆续推出两代多款激光通信终端,覆盖同轨、异轨等多种星间链路场景,并在轨道环境中完成多次成功验证,实现了从验证型样机到工程化、批量化产品的跨越,逐步构建了覆盖全业务场景的激光通信产品矩阵。第三代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是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与不断迭代演进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企业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深厚技术底蕴和系统化创新能力。
第三代激光通信终端采用创新性的一体化集成光路设计,将光学望远镜、云台系统、快速反射镜和收发电子学等关键子系统高度集成于紧凑标准化模块内,将器件数量精简至约11个,极大简化了系统架构,降低了单机成本和集成复杂度,推动产品从“精密科研仪器”向“标准工业品”转变。这一突破为大规模星座建设提供了工业化基础,并为全球卫星互联网构建高性能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技术支撑。
该系列终端卓越性能已通过一系列在轨严苛测试得到充分验证:2025年3月,在“光传01/02试验星”任务中,该终端在640公里星间链路条件下实现400Gbps超高速数据传输,单次任务传输总量高达31.5TB,链路跟踪误差小于5微弧度,速率与精度均达世界顶尖水平。2025年5月,在1150公里链路距离下,该终端实现了连续116小时18分钟37秒(近5天)的稳定通信,且始终保持10Gbps的高速传输,全面展现出其高可靠性与工程鲁棒性,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创新共绘未来新蓝图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支撑,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重要抓手。北京市对“首台(套)”企业提供包括保险补贴、标准制定、专利审查、供需对接等在内的全链条、多环节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打通从关键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极光星通第三代激光通信终端的入选,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激光通信这一“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将为中国卫星互联网战略和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一家聚焦空间网络通信核心技术的企业,极光星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技术为产品、产品向应用、应用促技术”的发展理念,打造涵盖“光、机、电、热、软、通”全链条的研发体系,具备从技术研发、系统设计、精密制造到在轨验证的全流程自主能力。
截至2025年8月,公司已有12台激光通信终端在轨稳定运行,为星座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通信基础设施保障。未来,极光星通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体系,为建设卫星互联网、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