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风云:OTT 语音来势汹汹
亚太地区的通信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OTT 语音的迅猛发展给传统运营商话音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亚太地区,OTT 话音类应用百花齐放。微信作为中国普及度极高的应用,支持 1v1 与多人语音,在亚太华人圈广泛使用 。LINE 则在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热度高涨,它不仅有语音通话,其特色贴纸等功能深受用户喜爱,在台湾地区渗透率达 80%,月活超 500 万 。KakaoTalk 在韩国本土极具影响力,一半的 6000 万用户来自韩国,日消息收发量达 10 亿条,提供丰富互动聊天体验 。
免费背后:OTT 语音的风险剖析
在亚太地区,OTT 语音应用凭借免费通信服务和多样化功能迅速普及,看似为用户带来了诸多便利,实则暗藏风险。免费的背后,是隐私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的多重隐患,而运营商网络在网络覆盖与稳定性,隐私安全,通信质量保障应急与公共服务支持方面都更胜于OTT。
此外,运营商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社会稳定和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日常的公共服务中,如报警、急救、火警等紧急呼叫服务,运营商能够确保这些重要通信的优先处理和快速响应,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这种应急与公共服务支持能力,是 OTT 语音应用所不具备的,也是运营商话音业务的核心价值所在。
破局之道:提升运营商话音收入策略
面对 OTT 语音的冲击,运营商需要积极探索破局之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一系列策略提升话音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 5G、物联网、大数据、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运营商也在积极将传统话音业务与这些创新技术相结合,开发创新业务应用,拓展话音收入来源。以中国在5G新通话的发展历程为例,新通话创新业务如点亮屏幕,AI速记,智能翻译等业务经过两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达到5500万用户规模,随着新通话同声传译业务的上线,实现人人都能打,在哪都能用的2G/3G/4G/5G用户平权,5G新通话业务也逐步走向海外,如泰国AIS结合运营商话音网和AI能力在华为MATE XT发布会期间推出全球首个AI Calling英泰同声传译业务,为全球旅客带来跨语言通话体验。运营商可以以新通话之类的创新业务为抓手,作为激活话音入口的手段,重新引导用户使用运营商话音。
在 OTT 语音的冲击下,亚太地区的运营商话音业务虽然面临挑战,但也迎来了变革与发展的机遇。通过服务优化、创新业务融合和合作生态构建等策略,运营商正逐步提升自身竞争力,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AI+时代运营商将借助 AI、LLM 等技术,实现通话业务的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业务入口,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