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物联网
2017/8/21 16:41

NB-IoT和eMTC:窄带物联网双子“合”而不同

人民邮电报  那什

本月初,工信部公示了新一批“电信网码号资源使用证书”颁发结果,三大运营商均获得相关物联网号段,吹响了物联网深度商用的冲锋号。近一两年,随着NB-IoT的兴起,窄带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发展也进入快车道。然而,在窄带物联网家族里,另外一位成员eMTC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两项技术各有所长也互为补充,推动窄带物联网应用不断成熟。

窄带物联网备受关注

近几年,无线连接技术不断演进和发展,正在变革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正逐渐成为现实。其实,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此前,已经有很多种物联技术涌现,比如WiFi蓝牙Zigbee等。那么为什么近一两年以来,窄带蜂窝物联网在市场上备受关注呢?

一方面,之前的局域物联网技术很难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应用范围有所限制,不能实现“在哪儿都能联上网,随时都能联上网”的目标。另一方面,在万物互联的世界里还有海量应用对带宽要求不高,他们对网络的要求是窄带、低功耗、广域覆盖、低成本、大连接,这些业务需要承载在更加定制化的网络上以适合于它的发展。

窄带蜂窝物联网具有低功耗、强覆盖以及低成本的优势,结合运营商高安全性、高性能、高可靠性、电信级的服务能力,可以真正满足广大物联网应用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可靠、随时随地上网的服务。作为窄带物联网家族的“双子”NB-IoT和eMTC正好符合上述要求,他们面向极低甚至中低速率的物联网应用,并且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在即将到来5G中,他们将会是非常重要的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双子各有所长

虽然同为窄带物联网,NB-IoT和eMTC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

从网络层面看,NB-IoT(Cat-NB1)具备覆盖广、多连接(单小区可支持10万连接)、功耗低(电池寿命超过十年)、模块成本低(每模块不足5美元)等突出优势。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

eMTC(Cat-M1)的特点则是移动性好、定位精度高、成本低。它基于蜂窝网络进行部署,其用户设备通过支持1.4MHz的射频和基带带宽,可以直接接入现有的LTE网络,支持上下行最大1Mbps的峰值速率。

正是由于网络的差异,NB-IoT和eMTC都有自己擅长的使用场景。NB-IoT对于时延相对没有那么敏感,对成本要求相对高,同时适用于数据流量非常低的业务。它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远程抄表,只需一个月上传一次数据水的使用情况或者电的使用情况。此外,NB-IoT还能在低功耗、低数据吞吐量的领域大展拳脚,例如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产等。

跟NB-IoT相比,eMTC对高可靠性以及关键任务型业务有更好的支持,更适合对时延相较敏感的使用场景,比如VoLTE、楼宇安防、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智能追踪、智能充电桩、共享单车管理、资产跟踪及关键基础设施等。

多模融合是大势所趋

目前来看,我国NB-IoT的发展略微领先。工信部办公厅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我国三大运营商均在积极推进NB-IoT蜂窝物联网产业,从标准、系统设备、芯片、模组到垂直行业等生态圈的众多企业都参与其中。

在推进过程中,产业界也意识到,在LTE的基础上,物联网可以做到更广泛的覆盖、更多的使用场景,光是用单一的技术可能没有办法满足所有可能出现的使用场景,eMTC跟NB-IoT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可以把他们融合起来,形成多模解决方案。

从长远来看,推动窄带物联网多模模式,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NB-IoT和eMTC都能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降低复杂性并减少成本,能够广泛适应用户需求。从商业效益来看,两种技术可以支持全球频段,能更好地实现物联网规模效益,加速应用普及和降低使用成本。

2016年10月,中国移动联合多家知名厂商进行了基于3GPP标准的NB-IoT和eMTC商用产品实验室测试。今年5月,中国移动研究院我国的首个eMTC/NB-IoT/GSM多模外场测试工作,完成端到端的实验室验证,对NB-IoT和eMTC多模组在多个城市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主网验证,为商用进行准备。

中国联通今年开始也在积极同步推进NB-IoT和eMTC技术试点。据了解,试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场实验,依托于中国联通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主要推进各类物联网技术对接;另一部分是外场测试,在全国10多个城市同步推进测试工作。

在通信制造业,高通发布了MDM9206全球多模eMTC/NB-IoT/GSM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eMTC和NB-IoT在4G平台上的发展和使用,逐步将其演进至5G NR的海量物联网。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