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高效流通需要技术支撑与制度创新的深度融合。区块链智能合约、隐私增强技术(PETs)、同态加密等技术助力可信数据流通环境的构建,数据分类分级、动态脱敏、溯源审计等机制不断完善,跨平台数据交互需兼顾合规性与流通效率,数据资产化与价值评估体系逐步形成。
为深化数据要素流通技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数据价值释放,特策划本期《数据要素流动》专题,内容涵盖数据跨境流通、数智融合应用、数据要素管理、数据要素产业链等,旨在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不断夯实数字经济的原子能力,助力智能时代生产要素供给,以构建安全高效、公平开放的数据要素生态体系。
查看全文>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创新融合技术,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分析了数智融合孪生技术的产生背景,并围绕其赋能下一代智能制造工厂建设展开探讨。产业实验说明,数智融合孪生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成本、提升竞争力及应对风险作用显著,作为智能制造核心支撑,正加速产业智能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针对海南自贸港数据跨境流通安全挑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安全技术方案。通过分析海南自贸港数据跨境需求,论证了区块链在数据跨境安全、隐私保护与监管合规中的优势。构建了基于联盟链的数据跨境流通架构,提出了联盟链网络架构、跨链数据授权机制、智能合约驱动的监管沙箱和跨链数据互操作等关键机制,分析了其在跨境贸易、金融、医疗等场景的应用,并通过数据跨境流通项目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探讨了面向东盟的数据跨境流通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方案。研究认为,数据跨境流通治理存在数据跨境兼容、协同治理和监管合规3个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3种基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治理方案:人工智能辅助的跨境数据安全管理方案、基于联盟链的中国—东盟跨域数据共享方案以及基于隐私保护计算的“中国—东盟”数据流通框架设计,旨在提升数据跨境流通的安全性和效率,推动数据要素在多方协作中的高效和安全流通。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推动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电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异构数据,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融合、治理等操作,才能持续释放数据价值活力。厘清了电信运营商数据要素价值化的阶段概念,研究了各阶段主要技术发展路径及典型创新实践案例,分析对比了各阶段共性技术和技术差异,为电信运营商稳步推进数据价值释放、赋能千行百业提供参考。
在数字时代,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数据跨境制度体系仍不够完善,存在合规监管与基础措施不足、安全及隐私保护手段欠缺、数据确权与价值分配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深入探讨了当前数据跨境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数据跨境可信流通及共享服务体系,分析了A市和B市利用这一跨境服务体系开展医疗数据跨境交互的实践,并对数据跨境可信流通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介绍了数据要素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分析了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现状及政策背景,探讨了数据要素的产业链和价值释放。通过对行业应用案例的分析,指出地方政策在推动数据要素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讨论了数据要素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局限性,特别是在数据隐私与安全、数据流通与标准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数据要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现有数据管理技术难以解决跨域数据共享流通面临的跨域异质数据语义难统一、跨域共享流通隐私难保护、跨域数据查询性能难优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数据共享流通的高效性。因此,跨域数据管理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介绍了跨域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关键技术挑战,回顾了现有与跨域数据管理相关的研究,最后讨论了跨域数据管理的一些重要研究问题。
探讨了700MHz频段在5G网络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700MHz频段因低频特性,具有优越的覆盖能力和穿透力,适合城区、县城的深度覆盖以及农村区域的广覆盖,但在建网过程中面临干扰、带宽不足和天面资源紧张等问题。通过与2.6 GHz协同应用及载波聚合技术,可提升上行容量与用户体验。同时,结合700MHz的传播特性,探索其在海域和轮船等复杂环境中的应用,为未来多样化通信场景提供广阔前景。
针对室内定位系统普遍存在建设冗余、需额外佩戴设备、定位精度不高等问题,以商用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为研究目标,对Wi-Fi的定位技术的商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高定位精度的Wi-Fi定位系统,并最终对Wi-Fi定位系统的商业价值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
目前,VoLTE用户在部分业务呼叫场景(如呼叫400、短号码、省际固话等)中,依然高度依赖电路域进行疏通。这些业务呼叫疏通场景在3G网络(电路域)退网后将面临着无法疏通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全国性的难题。通过对VoLTE依赖电路域业务在IMS域内继承及割接方案的研究和应用,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对这些业务呼叫场景在IMS域内的继承方案,快速、彻底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针对5G电信云面临的网络攻击威胁,提出了一种结合管理与编排(MANO)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微分段解决方案。通过在业务交换机上创建隔离区域,实现了对东西向流量的精细控制,显著增强了网络安全性。微分段技术不仅提升了5G电信云的防护能力,也给网络的扩展和维护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为电信行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安全防护手段,确保了5G网络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传送网络(OTN)的业务数据流调度系统和方法,解决了业务数据流灵活路由和异地算力资源调度的问题。该系统采用光业务单元(OSU)调度技术,构建了算网大脑、SDN网络控制器、业务管理平台等系统,实现了算力资源的灵活调度,并通过识别业务流目的IP地址的方式进行数据转发,克服了基于VLAN值映射选路的局限性。此外,对该技术在视频流调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证明该技术具有灵活、配置简单和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优势,为异地算力资源调度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千兆家宽的普及和智慧家庭应用的快速发展,保障家庭宽带用户满意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黏性,构建一个基于融合AI模型的家庭宽带用户满意度预测方法。通过对工信部及本地满意度评分、宽带业务端到端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研究各个打分段用户的特征,结合人工智能构建融合型AI模型,实现家庭宽带满意度精准预测,对提升用户网络感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国联通的模块化波分设备城域网现网试点结果为基础,对模块化波分设备基于1588v2协议的高精度同步传输承载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结合模块化波分设备与1588v2传输能力,其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宽,实现了城域光网络的低成本建设,并助力1588v2地面网络建设,实现了天地互备的授时系统。最后,分析了不同的1588v2同步传输承载方式,为模块化波分设备的1588v2部署提供了参考。
数据中心作为现代社会关键基础设施,承担着大量的数据和计算任务,但也伴随着高能耗和环境压力。聚焦于数据中心能耗管理和节能技术,着重关注空调系统末端设备。结合强化学习和CFD仿真技术,对末端气流组织进行分析预测,得出末端最佳控制温度,能够确保冷空气有效地供应到设备,实现按需供冷,从而降低冷却成本,提高能源效率。
近年来燃气爆炸、桥梁坍塌、城市内涝、管网泄漏等城市生命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建设迫在眉睫。以“一网统管”为治理理念和模式,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实时风险监测、精准分析预警、快速联动处置,打造更具韧性和智慧的城市生命线。针对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一网统管”体系建设思路,提升城市数字化风险防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中国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