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24/11/21 14:55

基于C-RAN架构的高负荷场景无线规划研究与应用

邮电设计技术  黄继宁,古智超,朱淦春

本文版权为《邮电设计技术》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摘 要:介绍了C-RAN架构的基本原理、特点及演进方向,然后分析了高负荷场景网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 C-RAN 架构的高负荷场景网络规划解决方案。在C-RAN架构下,通过解耦网络覆盖层与容量层,就近部署容量层发射点来下沉承载业务,并利用 Massive MIMO 的多流与复用特性优势,提高了高负荷场景的网络容量与网络性能;同时,研究网络业务的潮汐效应,利用 C-RAN架构开发载波自动快速调度算法,进一步提高载波资源利用效率与业务承载能力,最终实现用户感知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C-RAN;高负荷网络;网络规划;潮汐业务;Massive MIMO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4.10.008

概述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移动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工业园区、高校校区、旅游景区等业务热点区域,由于用户高度聚集、业务高度并发,高负荷问题成为区域网络面临的关键难题。传统无线优化方法通过持续的载波扩容来增加网络容量,但这种粗放的资源堆叠方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设备,降低了资源效益,还会增加网络干扰,造成用户感知劣化。

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移动流量爆炸式增长,每一代移动通信的站址都大幅增加,如果网络继续采用传统分布式基站接入架构(Distributed RadioAccess Network,D-RAN),将会面临选址难、干扰大、功耗激增、站间协同困难等挑战。因此,当前主流厂商已对基站设备采用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BBU)与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分离的生产设计方案,各运营商的无线网络结构也在逐渐向集中式基站接入架构(Centralize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发展。但是,目前 C-RAN基站的射频点仍普遍按照传统 3 扇区的模式进行规划,没有将 C-RAN 架构下 RRU 可灵活拉远的能力优势发挥出来,浪费了资源效能。因此,本文基于 CRAN 架构对如何解决高负荷场景的网络容量与用户感知难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规划解决方案,并在现网中开展了验证应用。

点击查看全文(PDF)>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