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技术市场会展视频直播

监管运营设备终端虚商广电

无线光通信专网区块链支撑测试通信百科

安防物联网量子云计算安全卫星人工智能

期刊
邮电设计技术 2023年第3期(总565期)
本期策划:钟志刚

5G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和重要战略资源,2023年是《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5G建设规划,2023年我国将新建开通60万个5G基站,基站总数将超过290万个,使城市地区覆盖得更好,农村地区覆盖得更广,工业园区覆盖得更深;扩大5G应用规模,实施“5G+”行动计划,扩大5G在国民经济大类中的应用规模;在制造业上下更大功夫,使“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计划“十四五”期间建1万个以上的5G工厂。

为了贯彻落实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促进5G建设及应用技术交流,本期推出《5G精品网建设》专刊,内容涵盖技术前沿、网络部署、网络优化及行业应用等方面。这些论文汇集了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查看全文>
  • 技术前沿
  • 网络部署
  • 网络优化
  • 行业应用
3GPP R17 NR QoE标准进展及演进技术研究
李 培,曹 亘,董旭菲,李福昌

5G新业务在用户体验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针对5G用户业务体验的保障、优化及提升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3GPPR17版本开展支持5G用户业务体验端到端保障机制的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研究并制定支持5G新业务的用户体验数据采集、优化等系列标准流程,并将在R18版本进一步增强用户业务体验的技术方案,更好地支持5GXR等新业务的高品质服务保障的需求。对3GPPR17和R18用户业务体验无线网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5G新业务需求,展望该方案在增强5G网络高质量业务体验方面的广阔应用场景。

5G用户业务体验质量RAN可见的QoE双连接
5G 高低频协同上行增强技术研究
龙青良,田元兵,李 菲

时频双聚合技术用于SA网络架构,在载波聚合技术基础上,通过较低频的2.1GHz FDD 载波来辅助较高频段的3.5 GHz TDD 载波来实现上行覆盖增强,同时下行容量也得到提升。FDD NR和TDD NR载波深度协同,支持轮发及并发模式,使得频谱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具备多种高低频融合手段能够灵活适配多种组网场景,满足终端差异化网络需求。

时频双聚合载波聚合上行覆盖增强
5G RedCap关键技术研究
王璐璐,曹 亘,韩 潇,李福昌

为满足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和可穿戴设备的5G商用需求,3GPP从Rel17开始开展5G RedCap新技术研究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与eMBB终端相比,RedCap终端具备更低的复杂度/成本、体积更小、续航更强。首先介绍了Rel-17 RedCap的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了Rel-17 RedCap关键技术,其次,对RedCap峰值速率进行估算并研究其在不同频段的应用特点,最后对5G RedCap的商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RedCap终端复杂度5G
5G国际漫游网络架构解析及部署方案研究
许元波,刘 为

随着全球运营商5G SA网络的规模部署,实现全球范围内5G SA网络的漫游与互通已成为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相比于5G初期的NSA组网,5G SA作为5G的目标网络架构,其漫游服务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分析了当前5G SA国际漫游业务概况、网络架构、接口协议、互通方案,并对未来5G国际漫游网络部署方案提出建议。

5G漫游网络架构互通方案SEPP
5G海面覆盖立体组网方案研究
徐永杰,吴玉华,李思聪

国家高度重视海洋发展,海洋科技已成为主攻方向,蕴含着巨大潜力。结合电磁波海面传播的特点,研究了基于改进SPM模型的海面视距传播模型,分析了频率选择、站址及挂高、天线类型、基站功率和接入信道格式等影响海面传播的五维根因,提出了“高低频+高矮站”组合的立体组网方案,助力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

无线通信海面5G传播模型
基于5G专网的跨域漫游分流技术研究
李雯雯,蔡庆宇,赵 元,马文辉,许灵军

随着5G专网在toB行业的规模推广,教育、政务、物流、文旅等垂直行业已不满足于单个园区的点状、局域覆盖,纷纷提出了远程教学、多地办公、全国配送、公众服务等广域移动性需求。基于中国联通5G融合基础设施及专网、公网协同发展机制,以及终端分流、基站分流、核心网(UPF)分流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跨域漫游组网方案及业务分流策略,实现 toB 行业用户不换卡、不换号、零操作,即可在园区内、漫游地同时访问企业内网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提升多域业务场景化灵活互访用户体验。

5G专网跨域漫游分流
5G NR系统室内场景部署的TDD非同步干扰研究
牛憶莹,周 瑶,宿 娟

5G室内频率使用许可的发放进一步推动了我国5G系统部署和商用进程,为高效合理地使用该段频率,满足室内场景上行业务占比较高的业务需求,研究了3300~3400 MHz 频段 5G NR 系统在室内场景部署时的 TDD 非同步干扰情况。分析了不同功率参数设置下 2个干扰场景的仿真结果。最后给出 5G NR系统在室内场景下采用不同TDD配置的共存建议及共存措施。

5G NR系统室内场景TDD非同步干扰
基于用户体验速率的5G无线网容量指标阈值研究
宋 磊,郑志刚,胡 磊,王广增

容量是影响5G网络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在用户数量逐步提升的同时为保证用户体验需要及时进行5G无线网扩容。如何确定5G无线网容量指标阈值,是网络扩容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将5G无线网容量指标与用户体验速率相联系,通过网络容量指标数据统计分析,获得指标数据与用户体验速率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5G无线网容量指标阈值,为即将到来的5G无线网扩容工程提供参考。

5G无线网容量指标体验速率阈值
5G NR PDCCH资源容量优化探讨
徐 波,庞启文,钟孟杰

5G 负荷增长带来的控制资源受限问题日益突出,针对PDCCH 信道,从容量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用户模型下PDCCH的容量需求;在控制资源和业务资源的配置中保持平衡,兼顾资源利用率和用户感知;最终得出当PDCCH符号数配置为1/2/3时,一个小区可以满足50/200/200以上用户的日常调度需求的结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

5G无线网容量指标体验速率阈值
基于数字化运营的5G效能提升研究
何 明,许建新,袁 鹏,韩纬禧

5G网络已初具规模,但5G流量占比仍较低。在数字化运营的背景下,如何提升5G网络效能和通过5G分流解决4G负荷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落实数字化运营要求,通过O+B联合分析,从终端、网络和用户等维度剖析影响5G终端渗透率、终端登网率和流量驻留比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提升举措,实现5G网络感知和效能双提升。

5G效能渗透率登网率流量驻留比
5G近端上行时域干扰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
梁景舒,吴钟德,邱 斌,李土光,谢绿禹

5G有TDD和FDD2种模式,在TDD系统中,普遍存在远端基站下行信号对近端基站上行信号的干扰的情况。通过近端上行时域干扰的判断方法,分析得出现网受干扰的小区占比及其对5G网络性能的影响。根据近端上行时域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调整S时隙(Self-contained slot)符号比的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有效提升站点的上行抗干扰能力,同时上行速率、UE上下文掉线率及SA接入成功率等网络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5G时隙符号比上行时域干扰网络性能
4G/5G共模协同权值优化方法的研究
张 霙

随着5G多频段组网的开始,天面资源日益紧张,5G建设主要在4G站址上共模改造新建5G,同时替换4G的D频段设备并反向开通LTE的Massive MIMO。该组网场景下4G和5G共模共天馈,可以实现4G/5G共AAU场景下的天馈协同优化。重点研究了4G/5G共AAU场景下的天馈协同优化方案,以路测和测量报告等数据为输入源,对弱覆盖、高干扰和重叠覆盖区域进行识别,并联动寻优天线覆盖场景的最佳权值、方位角和下倾角等参数,达到4G/5G综合覆盖性能最优。

4G/5G共AAU天馈协同优化Massive MIMO
5G uRLLC在配电网场景的应用方案
包琅允,康 孝

5G uRLLC 场景解决了配电网络中配网自动化、差动保护、PMU 三大应用场景的通信需求。5G配网差动保护可实现配网线路区段或设备的故障判断及精准定位,快速隔离故障区段或设备,故障隔离时间由分钟级缩短至百毫秒级。基于 5G R16 的智能配电网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到广域监测系统(WAMS)主站的5G端到端业务授时同步时间误差在240 ns以内,满足PMU装置1 μm的精度指标要求。5G的uRLLC特性完全满足智能配电网的业务特性需求。

5G配网自动化差动保护PMU
5G专网与多卫星系统协同在应急领域的应用
胡 悦,高功应,朱 斌,时 鹏

随着5G和卫星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及国家卫星互联网战略布局,如何结合5G专网及多类型卫星系统特性在应急等场景应用是研究的重要议题。梳理了当前应急业务需求及痛点、近年卫星通信和5G专网技术发展背景和特点,提出一种5G专网协同多卫星系统在应急业务领域应用的方案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架构、各部分功能以及关键实现设备的技术点。最后对该融合协同网络应用愿景、意义进行了描绘,并给出了运营商业务发展建议。

5G专网卫星网络应急业务网络协同
基于5G的MEC应用部署研究和政务园区实践
涂 灿,王 琛,吴志伟

在5G时代,移动通信将进一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更加多元化的连接,最终走进万物互联的时代。不同的行业领域对网络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各有侧重,引入MEC技术可以充分发挥5G网络优势,解决不同垂直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创造更多网络价值。结合5G及MEC的技术特点,对基于5G的MEC应用部署进行研究。同时,参与某政务园区5G+MEC平台的的应用部署实践,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实施方案并通过验证,有力支撑了5G新业务发展。

5GMECUL CL分流应用部署
政务外网双网双域5G专网架构研究
蔡明兴

基于5GCU分离架构,结合5GULCL分流技术,建设政务外网双网双域5G专网,实现人(2C)和物(2B)“双网”接入,内网(政务外网)和外网(互联网)“双域”访问。对接AAA服务器实现二次认证,强化5G接入安全,建设一网多平面的5G+政务外网架构。双网双域5G专网融合固网接入,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接入问题。

政务外网5G专网ULCL双网双域AAA认证
5G政务专网解决方案研究
蔡子华,陈 丰,郭春旭,刘子建

面向5G政务专网应用场景,在梳理典型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形成了基于终端号卡分流、DNN分流和UL CL分流3类解决方案,并指出其主要优势、局限性和场景适用性。最后针对现有UL CL方案的不足,提出了UL CL随行漫游和2B、2C融合优化思路。

5G政务专网UL CL本地分流
期刊信息
  • 主管单位:中国联通集团
  • 主办单位:中讯设计院
  • 国际刊号:ISSN 1007-3043
  • 国内刊号:CN10-1043/TN
  • 创刊时间:1958年
官方微信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中国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