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5/12/17 15:26

促进我国5G创新的有益尝试

人民邮电报  刘春辉

由Altera、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友晶科技主办,华为英特尔展讯通信等公司赞助的第一届5G算法创新大赛不久前结束了初赛阶段的争夺,入围复赛队伍的名单也已经正式公布。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本届5G算法创新大赛参与度之广、初赛作品水平之高,以及在三大算法的创新性方面都远超组委会的预期,相当部分的团队具备晋级复赛的实力。据悉,为鼓励和支持选手们在算法上继续探索和创新,大赛组委会与评委团商议后决定,在原定的一、二、三等奖基础上,增设优秀奖: “优秀FPGA实现奖” 和 “优秀算法仿真设计奖”。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本届5G算法创新大赛为什么会受到学生的追捧?举办这样的创新大赛对于促进我国5G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日前,记者采访了本届大赛评审组组长、工信部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王志勤所长。

本届5G算法创新大赛是在5G在全球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举办的,对此,王志勤表示,5G发展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其实质性的标准化工作要在2016年才会正式启动。5G在我国的升温一方面与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很早就开始启动5G的实质性研究工作有关。她表示,与3G4G早期主要以仿真形式开展技术研发工作不同,我国企业在5G研究阶段的初期就广泛开展了技术和样机的研发及实验工作,投入了巨大力量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实验以支撑5G的标准化工作。同时,与3G和4G研发我国从标准化阶段起步不同,在5G前期研究方面,我国在5G的需求和概念形成阶段就开始介入,并在5G技术架构的总体设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的5G主要KPI指标也被ITU所接受,这也是我国移动通信标准研究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谈到开展此次5G算法创新大赛的意义,王志勤表示,5G算法创新大赛的形式对于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于促进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创新的理念,对于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建,加强创新与产业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志勤认为,5G是发展前景非常明确的实用技术,也是连接产业和研究机构的桥梁,5G算法创新大赛能够促进高校研究和产业界实用化研究工作的结合,有利于高校和产业界更好地参与到5G新技术标准研究和前期标准化的进程中,是值得提倡的模式。

王志勤对此次5G算法创新大赛三个命题的设置表示肯定。她认为,5G技术可能不会像3G和4G技术那样,可以用一个单一的多址技术来代表,很可能是多种技术的组合构成5G的特征,因此,注重多种技术的创新是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5G算法创新大赛提出的三个5G关键技术,F-OFDM(Filtered OFDM) 是基于子带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可灵活自适应的空口波形技术,SCMA(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可成几倍提升频谱效率的稀疏码多址技术,Polar Code趋近香农极限的极化码编解码技术。王志勤表示,创新的技术能否被标准化,或者说能否被产业界所接受,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这些技术的可实现性,以及在多大的硬件复杂度上实现,特别是在芯片层面实现的复杂性,因此,算法的先进性是十分关键的。算法做得好就能够大大降低技术实现的复杂度,有助于未来新技术真正走向标准化和产业化,这也是本届5G算法创新大赛广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此外,编解码的方式方法需要很多技巧,如果能够通过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将给创新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带来更多的益处。

谈到对本届5G算法创新大赛第一阶段的印象,王志勤表示,大学生对本届大赛有着非常高的热情,参与的团队非常多,也显示出非常丰富的经验,是可喜可贺的。此次大赛要求参赛者不仅要有算法理论的仿真,还要有算法在FPGA上实现方案的设计才能进入到复赛阶段的比赛,难度还是很大的。对此,王志勤表示,对于有志于未来从事研发工作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而言,经历这样一个“软硬结合”的创新大赛的全过程,有助于他们未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王志勤指出,有一些博士生在做理论设计的时候往往更偏重于理论的突破,对实现的复杂度和后续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往往考虑不多。如果他们有这种软硬结合的理论结合实现的经验,就会考虑得更全面,可能就会把产业实现方面的因素融入到最初的理论创新过程中,这对于人才的成长,以及他们未来走向工作岗位都是有益的。

此次大赛是由包括华为、英特尔、展讯等中外厂商联合赞助的,王志勤认为这种方式是应该鼓励的,也符合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王志勤特别强调了芯片对于5G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大赛聚焦5G算法对于推动未来5G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志勤最后表示,高校从来都是新兴技术的摇篮,而大学生是科技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初赛阶段,人们已看到有很多优秀算法呈现,很期待看到入围复赛的作品在开发板上精彩的实现。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