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网
`
2011/3/31 13:50
广电:立足根本稳步推进全网络覆盖
0
0

三网融合被确立为今年CCBN的主题。经过了一年的三网融合试点探索之后,广电系在这一大背景下会作何转变,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广电在三网融合中将掌握内容播控权,在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过程中,广电也高度重视制播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业务形态的探讨。3月21日,在网络化制播规划与应用研讨会中,包括广电总局、广科院以及各地方广电在内的专家就广电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度探讨。

首要构建集成播控平台

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表示,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广播电视战略转型。孙苏川重点强调了统一平台的发展思路。

首先就在于加快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速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加快构建面向多个播出平台、多种用户终端的综合直播系统,提供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

其二,抓紧建设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

其三,鼓励各级电台、电视台开展网络视音频节目播出,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台、电视台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

其次是广电网络的双向化改造进度。加快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推动网络互联互通、升级换代;推广高清交互,在线支付、可视互动等各种新业务;2011年底,全国大中城市城区力争基本完成双向网络覆盖。

最后,配合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组建,建设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连互通平台,即136工程。通过136工程建设,将逐步实现有线电视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并且将同步开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示范区建设。

另外,孙苏川透露,广电在统一平台的建设思路中不是先收购,将采取先建设网络平台,优先实现网络互通的策略。

开拓多样化的业务形态

在重点推出网络改造方案的同时,广电也在进一步丰富其业务形态。孙苏川介绍,一方面,2011年广电将继续推动地面数字化进程,重点做好地面模拟电视向地面标清、高清数字电视的过渡,同时重点做好县级行政区域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规划工作。

另一方面,CMMB也是广电重点推广的业务应用,也将通过增加覆盖频点,从地市延伸到县级覆盖。在打造广电特色的业务模式中,直播卫星也是其重点建设工程。直播卫星已经列入了广电总局的工作重点,运营主体是中央电视台,目前在进行试点。在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卫星覆盖,可以扩大扩大用户群。

值得一提的是,广电也在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一是立体电视。广电总局现已对立体电视立项,现在正在开展立体电视采、编、播、存等环节的技术测试和试验,跟踪研究国际、国内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情况,研究制定我国立体电视技术标准,试验播出立体电视节目。二是数字声音广播,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开展试验工作,推动调频和中波广播的数字化,总结经验后全国推广。

广电发展可后来居上

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表示,三网融合的关键是开放,是鼓励非同质竞争。据CNNIC在2011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4.57亿,宽带用户1.13亿,宽带网民数4.5亿,互联网普及率从2010年的31.8%提高到34.3%,但仍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不相称。另一组数据,国际经合组织(OECD)主要国家互联网平均最高下行速率已经达32Mbit/s,而中国主要以ADSL为主,下载速率最高4Mbit/s,平均上网速度只有857Kbit/s,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水平。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国内网络的不开放。

杜百川介绍,全球很多国家都对下一代宽带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就美国而言,其在线视频收入已经超过电子产品的收入,其有线电视IP电视都属于一类业务,与国内的分开经营所不同。而根据美国2010年第四季度年报,其有线电视用户在丢失,有线宽带用户却在迅速增加,2010年底,美国增加了230万用户,全部是宽带用户,其中Comcast增长了105.8万用户,其发展速度要快于其他电信运营商。而有线电视用户的丢失主要源于互联网电视的快速发展,对有线运营商造成了巨大冲击。目前美国有线运营商正在采取措施来阻止视频用户的流失。

Link:136工程

一个中心:全国内容分发交换中心。

三个系统:内容监控、运营支撑结算、骨干网传输交换。

六大类基地:广播电视节目、文化资源内容、数字电视出版物、数字电视互动教育、综合资讯服务、数字电视互联网等内容集成基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