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
`
2025/11/24 10:37
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司正式成立,卫星产业迎职能整合
0
0

近日,国防科工局官网发布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聘“商业航天司航天监管岗”,意味着商业航天司这一关键职能机构已正式成立。在发射端,中型运载火箭即将首飞,助力星座大规模组网。目前GW、千帆星座均超百星在轨,应用端落地在即。我们认为,商业航天司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多部门相关职能,卫星产业发展有望在更高层面实现统筹协调,商业航天发射审批、卫星运营牌照发放等关键环节的推进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事件:

近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局”)官网发布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聘“商业航天司航天监管岗”。根据11月21日泰伯网对国防科工局工作人员的采访,商业航天司是国防科工局近期新增设部门,目前正处于人员招募阶段。

此前,卫星产业发展分别由工信部直属多个司局牵头。

根据工信部官网所展示的组织架构,卫星产业发展或与信息通信发展司、信息通信管理局和无线电管理局等直属司局,以及部管国家机关国家航天局和国防科工局相关。其中,国防科工局是民用卫星发射的主管部门,负责卫星工程统筹管理协调以及发射审批工作;国家航天局则负责技术论证与技术支持;工信部通信司主要负责协调电信网互联网、专用通信网建设,并负责拟定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政策;信管局主要负责电信和互联网业务市场准入及设备进网管理,组织协调应急通信及重要通信保障,并负责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工作;无管局则主要负责卫星轨道位置协调和管理工作。

我国卫星产业管理仍面临“五龙治水”式的多条线监管困境,亟需加强统筹与职能整合。

从实际推进情况来看,卫星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虽由工信部直属单位牵头落实,但在具体实施中仍需协调五个部门之间的多重职能交叉问题。2025年8月2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协同推进合力”,旨在从政策层面破解当前管理分散的难题。考虑到当前卫星监管体系仍处于“五龙治水”的格局,我们认为商业航天司的设立将有效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相关职能,卫星产业相关工作有望在更高层面实现统筹协调,商业航天发射审批、卫星运营牌照发放等关键环节的推进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型运载火箭即将首飞,助力星座大规模组网。

据界面新闻报道,蓝箭航天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将于11月中下旬首飞,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10月18日至20日,公司已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完成朱雀三号火箭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此外9月15日天兵科技在山东海阳东方完成了天龙三号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此次试车箭体,在完成必要检查维护后,将直接执行天龙三号的首次飞行任务。现阶段我国的民营火箭公司已完成猎鹰1号形式的液体火箭首飞,同时在固体火箭的研发上取得全球领先的进展,在小规模发射和星座补网具备优势。下一阶段有望研发出对标猎鹰9号的可回收中型运载火箭,将参与到中国星网、千帆星座以及算力卫星的发射服务中,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瓶颈或将迎来突破。

GW、千帆均超百星在轨,应用端落地在即。

根据央视新闻,2025年11月10日长征十二号火箭在海南商发,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本发火箭应用了零窗口发射技术,实现射前流程的自动化运行与控制,可提高火箭对于“窄发射窗口”需求的适应性。目前GW星座已发射13组低轨卫星,千帆卫星已发射6组卫星,两大星座均已实现超百颗卫星在轨,组网进度显著加速,下游应用端市场有望逐步打开。《科创板日报》报道,华为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启消费机卫星互联网众测;工信部官网报道,根据按照《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部署,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风险因素:

卫星产业牌照发放节奏不及预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及预期;技术瓶颈导致成本优化不及预期;海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国内产业推进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