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17日消息(南山)11月13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广州移动主办,玻色量子承办,广州国家实验室大湾区生物信息中心协办的首届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科技峰会在广州盛大召开。同时,“量子计算+生物制药产业与技术发展研究报告”在会上重磅发布。

扫码下载报告(PDF):

量子计算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实用化落地,一直是业界关心的热点话题。尽管实现通用量子计算还需要较长时间,基于专用量子计算机的行业应用已取得较多进展,尤其是在金融、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行业。本次峰会的举办及报告发布,意味着量子计算在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研究开发转向实用化落地。
AI+量子重构生物制药底层计算
近年来,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新兴技术不断引入。报告指出,2024年以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持续突破提升了新药产业化效率,小分子化药、抗体药、细胞治疗药、核酸药物等新药赛道齐相发力驱动新药开发向“高能级”方向发展,带动生物制药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药物领域。
其中,人工智能药物发现(AIDD)是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的方向。据Deep Pharma Intelligence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全球约有800家AI公司辅助药物研发。
新药研发的加速主要得益于高通量筛选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但面临高风险、长周期和高成本三大挑战,核心在于经典计算在生物分子模拟中的精度和效率存在双重局限。报告认为,相比经典计算,量子计算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实现并行计算的思路,具备极大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潜力,有望解决AIDD的理论瓶颈,为生物制药的研发瓶颈注入变革性力量。
如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一级调研员杨家伟在峰会上所言:量子计算作为颠覆性技术的代表,正以指数级算力突破重塑生物医药的创新范式——从蛋白质动态结构解析到药物分子精准设计,从临床干预优化到研发周期提速,这门技术已成为攻克生命健康难题的战略制高点。
本届峰会的举办,反映了各界对于量子计算赋能生物制药前景的深刻认知。就在会上,广州量子计算+生物医药创新研究战略合作正式发布,合作方包括量子计算领军企业玻色量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AI生命科学平台百图生科、广州移动,技术、资源、场景的深度融合,将加速量子计算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转化与规模化应用。

“埔德”专用量子科学计算平台发布
量子计算产业落地需要强健的基础设施。我们可以看到,本届峰会重磅发布了广州首个子计算平台——“埔德”专用量子科学计算平台。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一凡、广州移动副总经理赵亮、玻色量子创始人&COO马寅共同上台启动发布仪式。接下来,纬德信息将在广州部署量子计算真机和量子计算云服务。

该平台旨为打造国内领先的量子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州市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量子计算服务,推动量子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该平台的发布将助力广州市在量子科技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加速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升级,培育量子计算产业生态,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国家量子科技发展贡献“广州力量”。
玻色量子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无疑是核心。玻色量子算法专家陈少波在会上提到,2025年8月,玻色量子正式发布了自研的全国首个量子玻尔兹曼机及开源编程套件。这是玻色量子在“量子计算+AI”领域领先实现专用量子计算实用化突破的关键成果,以AI制药为首个“爆款场景”,也是玻色量子在以实用化引领量子计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报告从理论角度进一步阐述,光量子计算基于“相干伊辛机”,继承了“物理即计算”的理念,通过一个由光脉冲和光学反馈构成的网络来模拟伊辛系统。这种光学架构不仅能在室温下运行,更天然地支持灵活乃至全连接的耦合,直接克服了量子退火机的关键限制。更重要的是,CIM不仅是高效的优化器,其物理过程更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硬件级玻尔兹曼采样器。它能绕过经典采样算法的瓶颈,为训练更强大的生成式AI模型(如QBM)以发现新颖分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工具。
可以说,在量子计算多条实现路径中,光量子计算机的上述特质,以及玻色量子力推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坚持实用化量子计算先行的策略,使得光量子计算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优选。而纬德信息作为玻色量子的战略合作伙伴,早已前瞻布局量子科技,携手玻色量子从实际场景与业务需求出发,加速完善“量子基建”,赋能产业发展。

“量子计算+生物制药”已有丰富实践
报告指出,相干光量子计算机赋能药物发现的核心应用路径也清晰地分为三类:一是利用其组合优化能力加速药物筛选与设计;二是利用其硬件级玻尔兹曼采样能力构建量子增强的机器学习模型,以探索化学与构象空间;三是基于量子计算的特性重构生成式AI模型,实现更高效的分子从头设计与优化。
在本届峰会举办前,“量子计算+生物制药”已有丰富实践,为后续的大规模落地应用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借鉴。
广州国家实验室大湾区生物信息中心李亦学教授谈到,在生物研究领域,面对单细胞组学数据高维度、稀疏性的传统分析瓶颈,其团队和玻色量子在“量子计算增强的高保真深度学习(QDL)”领域进行了重大合作。团队创新性地将量子吉布斯采样机制引入经典的深度生成模型,构建了量子-经典协同计算架构。这一突破性技术利用量子计算在高效采样和全局优化上的独特优势,将模型中的隐空间分布从标准正态分布替换为更契合生物系统动态演化规律的玻尔兹曼分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张健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赋能新药研发的全链条,团队利用相干光量子计算机(CIM)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突破了传统计算方法在小分子刚性对接、多肽柔性对接、构象采样等关键环节中面临的NP-Hard算力瓶颈。进一步地,团队基于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拓展至变构位点识别与分子相似性计算,实现对新靶点的变构位点预测与实验验证。
中山大学药学院李哲教授则表示,玻尔兹曼机具有强大的无监督学习能力,但是拥有这种学习能力的代价是其训练时间非常长。通过加入约束条件(限制玻尔兹曼机RBM),引入量子计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QBM-VAE获得了下游应用必需的最为完备的生物学表征。
“截至目前,玻色量子已与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顶级科研机构合作,客户基于玻色量子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训练的量子原生AI模型如QBM、QBM-VAE已广泛应用于多场景复杂数据表征和生成。”陈少波透露。
通过本届峰会可以感受到,量子计算赋能生物制药,将成为量子计算规模化应用的标杆之一。近期发布的国家“十五五”规划,加大力度布局未来产业,并将量子科技排在首位。这意味着量子科技已从“十四五”的前沿探索,跃升为“十五五”的核心引擎——成为牵引未来产业体系重构、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关键力量。本届峰会的举办,可谓正逢其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