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
`
2025/8/11 11:34
国科量子公开一项量子密钥分发专利
0
0

C·14讯 8月11日消息(南山)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近期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量子通信的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的专利,发明人为:石涛;陈诗萃;王军伟。

专利内容显示:

基于量子通信的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安全密钥共享的技术,其通过量子比特传输随机密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未知的量子态无法被精确复制)来保证窃听者无法拷贝密钥,利用量子测量坍缩(当窃听者尝试测量量子态时,量子态会发生变化)来确保任何窃听行为都会被暴露。

以广泛应用的BB84协议为例,Alice(发送者)随机生成由0和1组成的比特流,并为每个比特随机选择一种基进行编码(包括4种偏振态),Bob(接收者)通过量子信道接收比特流后随机选择一种基进行解码,再通过公开信道公开各自的基信息,当比特对应的基一致时,则保留该比特,否则丢弃,最终生成密钥;然而,BB84协议的量子信道的传输距离受到光子衰减的限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光子数量急剧减少,导致安全密钥生成率显著下降。

现有通过孪生场量子密钥分发(Twin-Fiel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TF-QKD)协议克服长距离通信的瓶颈,即Alice和Bob各自产生一个通过随机相位编码的弱相干光脉冲,相位编码规则为0比特对应的相位为0或者π,1比特对应的相位为π/2或者3π/2,再将弱相干光脉冲发送至中间站进行干涉测量,干涉测量规则为当相位差为0或者π时,则会发生相干增强,检测器D0亮起,当相位差为π/2或者3π/2时,则会发生相干减弱,检测器D1亮起,最终将干涉结果公布生成密钥,由于中间站的设定,光子无需穿越整个信道,从而有效增加通信距离,并且由于中间站只进行干涉测量和公布,即使中间站被攻击,也无法破译密钥,因此具备测量设备无关(MDI)的优势,此外,相位编码相比于偏振态更适合长距离传输。

然而,光纤中存在相位漂移、温度变化、光纤长度变化等,且TF-QKD协议需要两个光脉冲保持相干,导致干涉对比度下降,影响密钥生成率。

本发明在TF-QKD协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光纤中相位漂移、温度变化、光纤长度变化等因素,通过第一预测模型(深度学习)结合第二预测模型(多项式方程)预测相位补偿值,并利用误差控制策略优化补偿决策,从而提高干涉对比度,减少误码率,提升密钥生成率。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