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5年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隆重举行。作为大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空天地一体卫星互联网创新应用实践分论坛”由中国电信集团主办,电信卫星公司和湖北电信承办。中信科移动首席科学家孙韶辉博士应邀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星地融合,协同创新——推进卫星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孙韶辉博士系统阐述了我国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产业布局与未来路径,并围绕推动星地融合协同创新提出了关键建议。他指出,星地融合不仅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趋势,更是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国家战略引领,手机直连卫星迈入快速发展期
随着卫星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未来网络”战略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卫星互联网建设,推动5G与北斗规模应用。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快速演进,产业链加速成熟,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已相继推出多款支持卫星通信的商用终端,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迈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三大技术路线并进,中国力量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当前,手机直连卫星技术主要存在三大发展路径:基于卫星私有协议、基于国际标准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s),以及存量手机直连卫星。其中,NTN标准因其开放性和兼容性,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孙韶辉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公司积极参与3GPP NTN标准的制定与讨论,推动技术路线融合与标准化进程,为全球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中信科移动前瞻布局,推动“5G兼容、6G融合”星地发展路径
孙韶辉在演讲中指出,中信科移动早在2020年便率先提出“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的星地融合发展路径,该理念已在业界形成广泛共识,并被3GPP纳入6G首个版本标准。在技术布局方面,中信科移动聚焦5G NTN产业链核心环节,推动星上通信载荷技术持续演进,开发一体化相控阵终端,实现关键器件自主可控。目前,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特种行业与民用场景,为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提供坚实支撑。
协同创新破局,共建开放共享的星地融合新生态
尽管我国在手机直连卫星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网络建设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频谱资源受限、卫星容量不足等多重挑战。对此,孙韶辉建议行业加强协同,推动标准统一与系统开放共享,优化频谱资源管理,提升卫星容量利用效率。同时,应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卫星互联网生态体系。
星地融合赋能未来,夯实数字中国网络底座
孙韶辉强调,星地融合不仅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数字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中信科移动将继续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的深度融合,加速构建天地一体、智能协同的未来网络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演讲最后,他表示,面向未来,中信科移动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推动星地融合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助力我国在全球6G与卫星互联网竞争中占据先机,共同迈向空天地海一体、智联万物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