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以“聚力存储新生态,共筑AI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数据存储产业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主办,中电标协数据存储专业委员会承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协办。400余位政府、产业、学术、研究机构以及行业用户单位代表齐聚一堂,深度剖析AI驱动下的产业变革,凝聚共识,共绘数据存储产业的未来蓝图。

顶层设计引领
共谋产业发展新篇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理事长张宏图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数据存储产业作为数据的承载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根基是否稳固。全球范围内技术的迭代创新正驱动存储产业向更高性能、更大规模、更智能的管理、绿色节能的方向加速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中电标协致力于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标准共建与生态繁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成员单位携手共谱数据存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理事长张宏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系统处处长金磊在致辞中表示,在当前先进计算和人工智能发展高潮中,全球数据存储正加速向YB级迈进,中国数据存储产业迎来历史性机遇并正实现高速增长。他表示电子司高度重视数据存储产业发展,近年来在顶层设计、创新攻关、行业建设、供需对接等方面持续发力,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战略谋划,统筹提升综合实力;二是聚焦技术创新,推动存储产业突破;三是坚持标准引领,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四是深化应用导向,促进存储生态繁荣。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电子系统处处长金磊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正着力建设高质量的数据集、工业知识、语料库及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先进存储是智能经济时代新质的生产力,下一步将强化标准引领的作用,支持AI存储系列化的标准制定,以场景来驱动技术迭代、以开放促进生态繁荣。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
理论创新突破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数据存储专委会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倪光南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数据存储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凭借已建立的技术能力和产业规模优势,其已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们必须把握时机,积极做好产业协同、标准引导、生态共建等各方面工作,加速产业壮大,将其打造为比肩5G的中国科技新标杆。

中国工程院院士、数据存储专委会
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倪光南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肖侬分享了科学工程计算的前沿趋势,即通过高性能计算与AI for Science的融合实现突破。结合广州超算中心的实践,他展示了“超智融合”模式下的存储挑战,并解读了相应的高性能存储技术与体系架构的创新发展。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杰青、
教育部高层次人才、CCF Fellow 肖侬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对当前大模型时代面临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挑战进行深刻的洞察。他认为,构建大模型时代的强大“数据基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数据质量、存储架构、流通机制及软硬件协同等多个维度,它需要我们将视野从单纯的“堆数据”和“堆算力”,转向对数据质量、存储效率、安全流通和底层硬件协同的综合优化。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院长、
市场应用牵引
共议AI存储新范式
随着AI应用场景持续深化,存储产业将从“支撑角色”跃升为“驱动引擎”。紫东太初大模型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分享了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和部署中如何解决海量、碎片化、异构多模态数据存储,AI驱动数据长存留,冷数据变温。AI驱动存储数据范式重构,以大模型语义理解,推理决策为核心,融合存储硬件、软件架构与智能算法,实现数据“存、管、用”,全流程智能化的新型存储模式。

紫东太初大模型中心常务副主任、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昊分享了超十万卡智算集群下存储的技术挑战与实践方案。他表示,为了给庞大、复杂、动态变化的智算能力提供稳定高效数据供给,存储系统绝非简单的线性扩展,而需要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移动在实践中破局智算存储瓶颈,解锁超高吞吐、协议融合、智能分级存储新范式。

中国移动研究院
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昊
广东韶关数据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晓冬表示,国家政策指引不断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存力中心建设恰逢其时。他分享了韶关建设先进存力中心的经验,以及在旅游、医疗、新能源汽车、AI应用方面的合作案例,携手数据应用企业,共筑数实融合融合产业生态应用,让高效、可信、流动的数据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广东韶关数据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欧阳晓冬
数据存储产业上下游厂商对应用单位提出的新挑战分享了各自的答卷。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发表题为《智能始于数据,共迎AI时代数据存储产业新机遇》的主题演讲,他表示,AI大脑等于“数据存储”加“处理器”,而不仅仅是GPU。AI时代,数据存储将不再是传统意义存储,应从极致性能、高可扩展、数据编织、数据韧性、新语义、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全产业应该加速创新进化,让数据存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新名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关宏明在演讲中提到,数据洪流正带来存储瓶颈,制约着AI效率与业务创新,他倡议数据存储厂商与产业伙伴一起,从存力技术输出转向能力赋能,全面推进AI业务的数据治理与应用加速,共建AI存力生态。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关宏明
来自海量数据、天翼云、宏杉科技、华存智谷、大普微电子、焱融科技、睿海数据等领先企业的演讲嘉宾,围绕大模型时代的存储挑战、推进面向AI时代的存力基础设施架构创新、构建AI时代的数据智能基座和解决方案、助力AI大模型高效落地等话题,展现了AI时代存储厂商对先进存储的探索,全面呈现AI存储在芯片、整机、介质、协议、应用等全栈环节的最新进展。







从左至右依次为:
北京海量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肖枫、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存储产品线总经理助理肖夏敏、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振浩、
四川省华存智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TO陈浩、
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EO杨亚飞、
北京焱融科技有限公司CTO张文涛、
杭州睿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副总裁董清富
重磅发布引领产业方向
三大成果集中亮相
本次大会集中发布了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作为大会核心成果,《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重磅发布。该报告由中电标协数据存储专委会牵头,联合20余家企业、智库及行业组织编制,汇聚产业集体智慧。报告基于对产业单位的深度调研,系统梳理了中国数据存储产业的生态体系与技术图谱,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专利布局,甄选了金融、医疗、制造等多元场景的典型案例。中电标协数据存储专委会秘书长孙钢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嘉宾的共同见证下,“Future Storage”创新工作启动。该项研究工作由存储厂商、AI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多方专家组成,凝聚产业共识与力量,共同探索并定义面向未来是智能数据存储架构、标准和生态,推动Agentic AI时代下数据存储新型架构定义与关键能力构筑,以及产业化落地、生态构建和应用推广相关工作。

大会同步启动“AI存储系列团体标准制定”工作,首批包括《面向AI应用的存储能力要求》与《大模型推理存储系统技术要求》。两项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为、曙光等单位牵头,计划联合产业核心单位共同起草,厘清新一代AI存储的核心特征,绘制清晰的AI存储能力地图,为行业建立统一的技术基线与评测依据,促进不同厂商间的互通与兼容,提升我国AI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设备研究室主任陈海对于构建下一代AI存储基础设施标准化分享了思考。他表示,AI存储是新型架构方向,但不能忽视基础性的攻关和研究工作。他介绍了当前标准化组织、标准体系以及标准的情况,在存储产业链条里,SCSI、SATA、SAS、NVMe等存储协议是国内缺失的。未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将支撑专委会制定技术性、互联互通和方法性的标准,解决产品创新发展的标准化问题;与厂商共同把中国的技术路线形成国际的标准化;完成测评基准体系建设,保证产业的产品技术能力提升。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信息技术设备研究室主任陈海
会上,2025年度数据存储典型实践案例暨数据存储专委会首批认证专家表彰仪式顺利举行,旨在树立实践标杆,以示范效应引领产业实践,构建高端智库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在人工智能技术颠覆性突破的今天,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存储作为支撑AI普惠的关键基石,深刻影响着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的效能,在AI浪潮下正迎来价值重估与战略升级的关键窗口期。2025数据存储产业大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与成果展示的盛会,更将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共识,加速构建自主、开放、协同的中国AI存储新生态,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塑造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