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11/10 11:19
2025数字信任生态合作大会在沪成功举办
0
0

为深化数字信任生态建设,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2025年11月7日-8日,2025数字信任生态合作大会在上海徐汇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上海市徐汇区数据局支持,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上海徐家汇科创孵化器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长三角数链(上海)网络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协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南新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颉、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小山、上海市徐汇区数据局局长宋开成、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大会以“智链筑基 信任领航”为主题,分为主论坛+6个分论坛(高质量数据集&人工智能应用、智能体网络、数字身份、现实世界资产、电力数智化应用、IEEE国际标准),共同探讨数字信任技术的前沿应用与未来趋势。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南新生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数字身份、区块链、隐私保护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信任体系,对于保障数据安全可信流通、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标准是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下设的数字信任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CCSA TC603)已开展大量研究工作,通过制定标准、编制报告、组织研讨会等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未来,协会将强化政策与标准衔接,增加有效标准供给,加强标准宣贯以赋能千行百业,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在数字信任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和数字协作的深化,构建以“信任”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日益迫切。数字信任通过融合区块链、数字身份、隐私增强等技术,构建“身份-规则-过程-结果”可信的闭环体系,是加速数据流通、增强跨域协作的关键支撑。中国信通院前期发布了《数字信任发展报告》,实施数字信任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推动星火·链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ITU、IEEE数字信任标准研制,开展可信区块链评测服务,组织数字信任、Web3.0赛会活动,并与徐汇区携手共建的可信区块链测评(华东)中心,以及Web3.0创新大赛,形成了大量数字信任相关的研究成果。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徐汇区战略合作,与产业各方一道,携手共建开放、协同、共赢的数字信任新生态。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颉带来《人工智能可信数据区块链技术助力数字信任建设》的主旨演讲。他深入剖析了区块链与AI融合的潜力,指出通过可信数据流通机制,可有效解决数据孤岛与隐私保护矛盾,赋能金融、教育等关键领域。

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发布《2025 数字信任产业观察》,深入剖析数字信任的演进逻辑、核心框架与发展趋势。数字信任是人际、制度与技术信任的有机融合,区别于侧重防对抗的数字安全,其核心在于通过密码算法、物联网、区块链、数字身份等技术促进合作与价值流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信通院构建的数字信任框架以身份可信、规则可信、过程可信、结果可信为全流程闭环,数字信任技术是数字世界信任机制的核心支撑。当前国内外数字信任概念认可度持续加深,政策与产业层面均加速推进相关布局,量子密码算法、区块链、物联网、数字身份、隐私增强等技术加速演进,信任即服务(TaaS)、数字内容溯源证真、新型支付协议与金融服务模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第十三批“可信区块链测试评估通过证书颁发仪式同步举行。通过第十三批可信区块链测试评估的单位包括中国船级社、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三未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泰富江苏共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数据中心等。

在实践分享环节,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网络建设处处长甘创业以《工会“职工之家”数字身份应用实践》为例,展示数字身份技术在提升工会服务精准度与效率方面的成果。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公共平台处副处长任怀德则分享《教育区块链底座平台及教育身份链实践》,强调区块链技术在教育数据可信流通与学历认证中的创新价值。

大会现场,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小山、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久强联合发布“UniTrust可信数字身份”产品。该产品聚焦多场景身份认证需求,旨在打通政务、金融、医疗等跨域服务瓶颈。

会上,为推动智能体网络作为不同智能体间高效、可信协作,凝聚行业共识、深化标准研究,推动可信智能体网络技术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协同”,中国信通院联合多家单位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数字信任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正式发起成立“可信智能体网络工作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ANP开源社区参与工作组成立环节,为后续技术协同、标准制定与产业落地奠定基础。

为加强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技术的跟踪研究,提升资产的可信可溯,加速相关标准体系研制与落地,多家单位联合在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框架下,正式成立“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技术研究组”。组长单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组长单位包括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研究院

会上同步发布了产业全景图、标准规范等多项成果。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高级业务主管刘宾发布《数字信任产业全景图(2025)》,系统梳理了区块链、数字身份、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的产业生态。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张立锋解读《数字信任系列国际标准》,全面介绍了数字信任相关的国际标准研制现状。蚂蚁数科可信物联平台技术负责人苟晓东发布《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可信上链技术规范》,为解决资产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可信性问题给出技术参考。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标准总监郑佩玉解读《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空间技术要求》,为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空间产品的设计研发、管理运维、测试验证提供参考。

大会同时还举办6个分论坛,包括高质量数据集赋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分论坛、可信智能体网络分论坛、可信数字身份创新应用分论坛、IEEE 数字信任系列标准启动会、电力行业可信应用分论坛、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技术研究分论坛

分论坛一:高质量数据集赋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分论坛,从宏观趋势洞察到行业实践应用的全景剖析高质量数据集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专家主旨演讲环节,由复旦大学黄丽华教授剖析高质量数据集的市场化价值实现路径,中国信通院专家则分享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洞察,为与会者奠定了理论与趋势的认知基础。随后的高质量数据集实践分享环节,上海库帕思、上海银行、中远海运科技、长三角数链等企业的专家,结合上海市数据集建设经验、金融数据治理、智能航运多模态数据集建设以及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北宸可信”服务等案例,揭示了数据从资源化到产品化的实战路径。最后的人工智能应用实践分享环节,中国信通院、平安集团、交信北斗、科大讯飞的嘉宾们,进一步展示了高质量数据集在AI工作实践、大模型知识管理、北斗交通、AI写作等金融、交通、内容创作领域的具体创新应用,完整呈现了“数据赋能AI”的闭环价值。

分论坛二:可信智能体网络分论坛。本论坛聚焦智能体网络的协议演进与生态共建,旨在推动多智能体间安全、可信的协同协作。议题深入探讨了面向6G的智能体通信网络架构与安全思考、国际国内标准化进展(如ITU领域进展及ANP协议在交易支付场景中的可信探索),以及智能体身份认证与授权等核心可信机制。来自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ANP开源社区等机构的产学研专家分享了前沿洞察与实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专家也带来了对智能体与数字身份发展的观察。会议最终通过全体讨论环节,汇聚多方智慧,共商智能体网络技术的创新、突破与未来生态构建。

分论坛三:可信数字身份创新应用分论坛,以“信任无界,数字新生”为主题,聚焦数字身份技术的突破、场景落地与生态共建,旨在为数字信任体系注入新动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学者们分别探讨了面向智能网联系统的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关键技术、数字身份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以及数字身份与个人数据空间的法律关系构造。产业界的专家则带来了分布式数字身份(DID)的创新应用探索,并前瞻性地分析了后量子密码(PQC)时代数字身份技术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论坛还举行了“点亮仪式”,呼吁行业携手共启数字身份新时代。此次分论坛为构建可靠的数字信任生态提供了前沿的思路和实用的路径参考。

分论坛四:IEEE数字信任系列标准启动会,旨在系统性推进数字信任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聚焦于近期获IEEE标准协会批准立项的多项关键标准,重点讨论了包括IEEE P3759(数字信任服务术语)、IEEE P3760(基于可信数字身份的数字信任服务)、IEEE P3763(基于可信数字身份的多智能体协作网络)以及IEEE P3764(星地融合可信网络参考框架)这四项标准项目。这些标准旨在构建覆盖“统一术语—信任服务—智能协同网络可信应用—星地融合网络可信应用”的全链条技术规范体系,以解决当前国际数字信任领域存在的术语不统一、服务碎片化、跨域互信困难等挑战。会议同步还讨论了IEEE P3824(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内容管理平台)和IEEE P3825(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可转让记录)两项标准的新增讨论。各标准的主席单位,如中国信通院、国家电网江苏电科院、国家电网河北信通公司的专家,分别就各自负责标准的研制背景、技术方向与编制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会议为全球产学研用单位搭建了交流平台,并公开征集参编单位,共同推动数字信任国际规则的形成,为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卫星通信等关键领域提供跨域信任互联的支撑。

分论坛五:电力行业可信应用分论坛以“可信应用”为核心,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面临的多主体协同、碳资产管理、数据可信流通等关键挑战,旨在通过可信技术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网湖北经研院、国网北京电科院、零数科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趣链科技、中国信通院等单位的专家,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多平衡区共治优化、电力碳银行创新模式、电-能-污排放可信溯源、电力数字资产落地、区块链赋能绿电绿证交易等前沿议题。并同步讨论了《可信区块链:区块链数据存储防篡改功能要求》标准规范,为构建电力行业可信生态提供了路径参考。

分论坛六: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技术研究分论坛,以“技术驱动·资产互联”为主题,聚焦物联网技术如何赋能现实世界资产的数字化、上链与流通,旨在为实体经济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提供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与会专家从全球数字资产趋势切入,深入探讨了数字资产的经济分类、法律监管框架,并分享了从资产上链、密码安全到文旅资产国际化等关键环节的工程实践。还讨论了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如AIoT、4G/LBS定位、无源物联网等)实现实体资产数据的可信采集与动态监控,为资产上链奠定坚实的“数字信任”基础。同步召开了研究组首次组会,全体成员就RWA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推动构建连接实体资产与数字未来的可信桥梁。

本次大会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成果发布与生态协作,为数字信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技术标准持续完善与应用场景拓展,数字信任有望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助力构建安全、高效、普惠的数字社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