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灵活翻转,一杯有“哪吒”拉花的咖啡便递到顾客手中;戴上VR眼镜,穿越时空欣赏圆明园“万园之园”的盛景……“人工智能+消费”浪潮下,这些充满未来感的画面正在变成现实。当AI加速融入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消费”将如何激活新蓝海?商务部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指出,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提升数字服务消费。
人工智能+拓宽服务边界
“有什么问题就和‘裴裴’说,它都能答。”80多岁的王奶奶轻车熟路地与机器人交互起来,“不想聊天了还有适合我们老年人的益智游戏,好耍得很。”过去,传统服务消费模式常受困于地域发展不均衡,导致优质资源错配等结构性矛盾。如今,AI的深度应用,正拓宽服务边界。
教育领域的“智变”尤为显著。中国联通与教育机构合作,推出了智能教育解决方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计划。
医疗领域的鸿沟同样在缩小。借助AI辅助诊断系统,基层医生也能借助顶级专家的“数字大脑”提升诊疗水平。例如,浙江“健康大脑”赋能县域医共体,使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
创新消费场景,满足新需求
“智慧床垫”实时感知身体状态自动调整过压部位;AI冰箱能感知每种食材的存储情况,提供个性化饮食搭配方案……AI正在勾勒“未来生活”的模样。不仅如此,AI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
AI+VR/XR等技术重塑文旅体验。中国电信联合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推进“一部手机游甘肃”建设,现已在36个区县完成服务功能上线,赋能文旅服务便利化。
服务场景的适老创新更具民生价值。中国电信推出了智能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收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生活习惯数据等,利用AI技术进行分析,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紧急救援服务等。
筑牢数智底座,推进AI+消费规模化发展
从单点创新到全域渗透,“人工智能+消费”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新人才-新技术-新场景”的协同支撑,其中,硬件基础设施的突破则是核心底座。
智能终端爆发式增长奠定市场基础。2025年以来,我国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终端产品已超百款,正成为AI场景入口。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级AI硬件市场规模已达1.17万亿元。
同样,算力也是AI产业发展的“粮食”。近年来,运营商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智能算力网络,为AI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强大支撑。以中国电信为例,中国电信重点规划“2+3+7+N+M”的智算布局,建设“中心集群+边缘DC”一体化的AIDC,在内蒙古和贵州打造两个公共智算中心,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建设大型智算中心和超算集群,重点承载AI训练、高性能计算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