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8部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任务发展数字消费。
随着网络购物、在线教育、在线文娱、网络游戏、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消费不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已然蜕变为赋能美好生活、驱动社会进步的“必需”。其背后,是数字技术的蓬勃创新与数字基建的坚实支撑,共同奏响了数字时代的协奏曲。
数字消费成为生活“必需”
从衣食住行到娱教医养,数字消费无缝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构着我们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数字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全面带动消费迭代升级。
零售数智化让消费场景更加丰富。在重庆解放碑步行街的重百大楼商场里,智能导购屏、自助样品派发机、无人售货机、虚拟试妆镜等一批智能终端设备为消费者带来购物、休闲等全场景沉浸式购物体验。
在居家领域,全屋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电信打造的“全屋智联”系统已服务超千万家庭。智能音箱根据主人的作息习惯自动调节室内光环境与温度;装上AI看护摄像头,老人跌倒能报警、久坐会提醒。
数字基建为数字消费构筑基石
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占整体消费的44.2%。数字消费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网络领先,筑牢互联互通底座。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54亿户,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90%以上行政村通5G。这种“泛在连接”使得高清视频直播、大型云端游戏、实时远程交互等大带宽、低时延的应用得以流畅运行。
技术突破,提升算力服务能级。我国在用算力设施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与普及,为数字消费的智能化、个性化升级提供了核心引擎。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走深向实,已发布大模型1500余个,快速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应用,形成一批新模式、新业态。
探索融合开发,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近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数字消费支撑体系,扩大数字消费领域公共数据供给”。推动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的融合开发,不仅能打破数据孤岛,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更能为数字消费场景创新提供核心支撑。
中国电信依托其云网融合的优势,已经服务300+省市政务云建设运营、100+城市数据智能平台建设、200+城市安全能力池和形成集团-省-市-县-网格五级服务体系。此外,中国电信还利用数据和AI技术赋能政务热线、智能中枢、智慧司法、防汛预警和智慧文旅等行业细分场景,以“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