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上,中国电信的AI巡检机器人正沿着预定路线自主穿梭,其搭载的多模态感知系统精准识别设备异常;千里之外的长春一汽试车场,基于电信5G专网的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路况中流畅协同……这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勾勒出以智能网联汽车、AI终端、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三样”,正构建起覆盖“人车家”全场景数字生活的宏伟蓝图。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效益稳步改善,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
在这其中,作为数字经济的主力军,中国电信正引领“人工智能+消费”的新浪潮,重塑数字消费格局。
AI+消费 释放万亿级消费新蓝海
当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消费领域渗透,成为激活内需市场的新引擎。中国电信依托云网融合优势,深度布局AI终端生态,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智慧生活体验。
近日,中国电信发布全球首款深度融合自研星辰大模型全栈能力的智能穿戴设备“天翼AI智能眼镜”。这款产品依托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基础设施与星辰大模型技术体系,开创第一视角智能交互新范式。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国电信通过“车路云”协同创新,推动出行体验全面升级。中国电信的汽车战略分为三路并进:为车企提供5G定制网络;建设覆盖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的智能路侧基础设施;开发车联网云控平台,实时处理百万级车辆数据。
政策助力 政企协同激活产业新动能
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政策、市场的双重驱动。今年3月,商务部提出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消费”,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终端进千家万户。中国电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通过“国补+企补”等组合拳,加速AI终端普及。
在陕西,中国电信全省1000余家手机销售门店已全面参与“国补”活动,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可享受国家补贴15%+电信补贴+厂家补贴+商家补贴等四重优惠。
除了消费终端补贴,中国电信还积极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AI应用推广。在江西吉安,中国电信为“互联网+明厨亮灶”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消费者通过美团外卖APP即可实时查看商家后厨操作,实现食品安全的透明化监管。
破解数据孤岛 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生态
当前,“人工智能+消费”还处于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算法同质化、数据孤岛等问题制约了个性化服务的精准度,隐私与数据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电信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共建,全力破解数据孤岛,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生态。
在技术层面,中国电信研发出大模型多方协同训练可信数据空间,实现在保障原始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开展大模型多方协同隐私训练,有效提升大模型泛化性能。该方案通过身份认证机制和差分隐私技术,确保数据安全可控,同时构建参与方与中央节点之间的互连互通机制,打破“数据孤岛”。
中国电信还打造了星海数据要素平台,支撑各省地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流通与价值释放。平台采用可扩展的非侵入式中继链跨链信任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和数据要素生态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