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7/7 17:15
三江源上的“零碳算力”:看绿电如何让智算中心扎根高原?
0
0

C114讯 7月7日消息(苡臻)高原特有的干爽空气里,阳光毫无遮挡地洒落在开阔的土地上,近处的植被带着高原特有的坚韧绿意,在西宁湛蓝的天空下,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的银色机房与远处的光伏板阵列交相辉映。

这片扎根青藏高原的数字基地,正以1.17的PUE值、绿电供应、20000P算力规模的硬核实力,书写着“东数西算”战略下绿色与智能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近日,C114走进这座镶嵌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边缘的“数字堡垒”,解码绿色算力如何在海拔2500米的高原上实现从概念到实践的跨越。

从50亩到1800亩:高原绿电智算园的“生长”密码

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期项目那排运行了6年的银色集装箱——这里采用的间接蒸发制冷技术,让年PUE值稳定在1.17,比传统数据中心节省 50% 运行能耗。正是这个曾入选国家级“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的标杆工程,为园区的扩张奠定了根基。

从数据看,园区的生长速度令人惊叹:自去年3月以来,园区面积从50亩扩展至79.7 亩,今年将达305亩,远期规划1800亩;标准机柜从6000架跃升至15000 架,算力值全年将突破20000P。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园区还将开建四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规划中,“风光储一体化电站” 将成为园区的“绿色心脏”——光伏板与风力发电机直接接入配电系统,实现 “发电跟着算力走”的智能调控,这套创新方案每年能发电1000万度。未来将在全国推广这种“绿电+算力”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这种“裂变式”发展的背后,是青海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与中国联通的“后天创新”的共振。

青海的“天赋”藏在纬度与高海拔里:北纬36°的温带气候让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7℃的常年平均气温成为天然“冷却系统”;作为首批国家清洁能源产业示范省,绿电供应的底气,让数据中心从诞生就刻上“零碳”基因。

而中国联通的优势则让“天赋”落地——网络布局的前瞻性是核心支撑。中国联通依托直连国家一级骨干网的核心节点优势,能满足3600G的带宽资源出租能力,可实现大规模算力调度的实时传输需求。

从地理区位看,西宁作为连接西北与西南、辐射全国的关键枢纽,到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拉萨等城市的距离均衡,成为全国网络拓扑中的“黄金节点”。

“园区的每一度电都来自青海的蓝天白云,每一份算力都服务全国的数字需求。”联通(青海)绿电智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洪麒的话语,道出了这种生长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绿色能源与数字算力的协同进化。

三大核心突破:重新定义数据中心的“绿色标准”

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中心被称为“数字时代的水电站”,但其高能耗一直是行业痛点。三江源示范园的破局,在于构建了一套可复制的“绿电智算”解决方案,其核心突破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能源闭环,实现从“用电”到“产电”的革命。园区创新设计的“风光储充+算力中心”微电网架构,让能源与算力形成完美闭环。光伏全球领军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让清洁电力覆盖园区需求。这种模式相比传统数据中心降低碳排放40%以上。

更具革命性的是“发电跟着算力走”的调控逻辑:当算力需求高峰来临时,风光储系统自动提升供电功率;低谷时则将多余电力存储,实现“一度绿电都不浪费”。

二是技术协同,实现从“算力”到“智算”的跃升。今年1月,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项目在园区三期成功点亮,形成全国首个基于云计算调度的全国产化自研万卡集群,将为智慧城市、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高效算力服务。3月,发布“青海绿算云”产品,深度融合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支持私有化部署与云服务,实现“即接即用、弹性扩容”,赋能政务、工业、教育等多元场景。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平台支撑:青海省绿色算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通算电融合应用创新实验室等平台落地园区,让“算存联动、算随价动、电算协动”从概念变为现实。

三是政策赋能,从“地方项目”到“国家示范”的跨越。2024年12月,青海省七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建设工作方案》,这种跨部门协同机制,为园区注入了政策加速度。此前,园区已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算电协同典型案例”。

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碰撞,让园区形成独特的生态辐射力:既服务青海本地数字化转型——存储中考成绩、执法记录等政务数据,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又承接东部地区的绿色算力需求,成为“东数西算”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算力支点。这种“本地+全国+跨境”的三层服务体系,让绿电算力的价值得到最大化释放。

从银色机房的低耗运行到光伏阵列的清洁能源,从万卡集群的智算突破到骨干网络的高速互联,这里的每一度绿电、每一份算力,都在诉说一个道理:

数字时代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算力的强弱,更在于算力的 “颜色”。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的实践,或许正是中国数字经济实现“绿色跃迁”的缩影——在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下,一场关于能源与算力的革命,正悄然铺展数字基建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