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纷纷出来,看看各家的悲欢。
在运营商支撑领域,亚信的规模是毫无疑问的NO1。不过当老大的日子并不好过,连续多年的增长在今年戛然而止。
营业收入下降 8.8%,利润由正转负,亏损7000万。
自研侵蚀加上三产过桥,预算缩紧带来商务价格谈判不如意。本来能签的合同,没有理想的折扣,延后签订。多种因素,既影响了规模,也影响了进度。到了下半年,因节奏导致的上半年营收下降的幅度终归能补回来相当一部分,至少BSS业务的下降幅度不至于有17%那么高。
相对而言,在收入确认偏晚的运营商领域,亚信收入的节奏还算不错的,半年营收占比全年超过36%。
节奏重要,但更重要的影响还是预算被压缩,虽然数智化需求旺盛,亚信就算承接了数十个大模型创新项目,但预算不再如以往蓬勃增长。钱没多,活增加了不少,毛利率便大幅下降,从34.9%降到24.7%。毛利率降这么多,真是件很不好的事。
所以,销售费用、行政费用、研发费用全方位不同程度地缩减,开始勒紧裤袋过日子。与此带来人员优化裁员,相关的赔偿金多出近1600万,是笔不大但也不小的数字。总人数从去年底的13577人净减了648人。
局面不好,股价自然不给力,之前的股权激励的价格甚至超过10港元,到如今股价几近腰斩,大量的股权激励没有任何驱动力去行使,拿到的均是纸上财富。高念书是最大的未获益者,手上还有近400万股PRE-IPO股权激励未行使。好在亚信隔2-3年就做一次股权激励计划,激励价不断压低,总有能赚的时候。
产品投向上,5G专网产品是一大亮点,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从传统的软件厂商到软硬件一体化,这一步的转型走得很成功。不是获得一个单一案例,而是覆盖5大核电基地,机组覆盖率近30%,产品及解决方案应该有不错的优势。
大模型方向自然也是亚信投入重点,行业大模型、MAAS平台、认知增强工具、辅助编程、GPU算力管理等,体系化的构建。不过这些内容没看出太多的差异优势,有些场景也是为引入大模型而勉强硬凑,或者说用于演示还可以,真要大范围用于生产还差一些火候。
这也算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谁能真正跑出来,基于合适的场景,攻克关键的技术难关,谁可能会取得领先位置。不过从当前状态来看,各家基本都没有多少护城河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是在工程上的调优,所以IT民工的角色大概率还是得继续。
亚信在标准化组织、各类展会等方面遥遥领先于其它业内公司,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有标杆人物欧阳晔。公众号《亚信科技新技术探索》经常有一些不错的文章,看得出作者颇有功底。到了亚信这个体量,也需要投入资源来做这方面的事,否则和龙头地位不相称,不能总是被动承接需求转化功能。
当然,即便上述这些活干得漂亮,产品不见得就遥遥领先。运营商经常会做系统间比武、应标前的测试,厂商之间各有千秋,完全看不出龙头的领先位置,甚至有时还差个一点半点。
天源迪科
迪科这几年的营收一直都在涨,今年涨的格外多。同比增长35%,相当不错。
增长幅度主要来自ICT产品的销售,迪科子公司金华威代理华为、超聚变、大疆的ICT产品,华为增长不错,下游的分销商自然也吃得盆满钵满。除了业绩的依傍外,华为生态概念或许在股市上能助力迪科涨一波。软通动力在这上面是吃过甜头的。
在电信行业,迪科依然表现稳健,营收2.63亿,同比增长5.48%,没有多大的增长,也没受到多大的冲击。在运营商领域的规划,看不出太多的新花样,老调陈词,缺乏更好的战略布局。
大模型方面走的也是差不多的路线,号称具备从“ 国产算力” 到“模型训练” 到 “智能业务应用产品”的端到端智能化交付能力,同时也完成了20多款主流开源大模型与昇腾GPU的适配。
不过,迪科有两个方面的业务挺有特色:
一个是供应链采购商城,服务于央国企采购的商城,做得越来越大,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在央企采购商城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采购商城的产品是类通的,瞄准大型企业内部采购的赛道,一步步走了出来。同样的机会摆在大家的面前,就看谁能否抓得住。
另一个是基于和大疆合作,是大疆无人机行业平台商之一,有着无人机飞控平台,无人机飞行路径规划,无人机影像AI识别,无人机影像拼接等系列产品。低空经济逐渐盛行,迪科在这方面的布局,结合之前的积累,包括时空大数据平台、运营支撑等,有想象空间。
迪科似乎挺喜欢也挺擅长傍大腿。几年前,联通集团总部搞中台,迪科迅速跟阿里达成合作,做成试点。如今除了跟华为、大疆的关系,跟百度、百川、智谱纷纷建立合作。生态合作搞得好,或许跟老板陈友的开放心态有关,也或许跟愿意投入有关。
但,迪科的毛利率不高。ICT产品代销的毛利率低可以理解,但运营商领域毛利率也仅为28.34%。毛利率不高无非几种可能性:要么是客户没钱没预算,或者是客户有钱不愿意给,价值客户选择有偏差;要么是产品、交付实施效率不高,项目实施靠堆人,质量差返工多;要么就是市场没有规模打开,复用度高的项目才能更好提高毛利率。如此等等的因素,似乎迪科都有点沾边。
如果不计算金华威的数据,迪科差不多有5000人,人均营收34万左右,远低于亚信。
东方国信
这几年,东方国信的利润逐渐失去了迷人的光环。
从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间,每年都在持续增长,增长幅度都是20%以上。净利率也很不错,高峰值甚至超过28%。净利率赶上了迪科的毛利率,这叫同行业的公司情何以堪。
当然财报也是有手法的,研发费用资本化是其中之一。
从19年开始,利润逐步下滑,到了22年、23年,净亏超过3亿,尽管营收整体相对稳健,相对稳中有升。
今年半年报收入在增长,利润同样不理想,同比下滑,扣非利润为负。
由于东方国信原来重点在运营商的数据域耕耘,伴随大数据火热了好多年,但投资相对有限,所以不断想招往外拓。新零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通信,持续跟进冒出来的热点。只是除了金融和工业互联网,其它的业务差强人意,估计折腾不了太长时间。
好在强项在大数据,往人工智能方向演进顺其自然。国信也推出了覆盖训推、工程套件以及应用服务一体化的大模型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大框架差异不大,架构图看来看去没有新鲜内容。
产品的好与坏,在于场景设计是否合理、交互体验是否足够巧妙,后端处理是否足够精确,如果只是简单套用大模型的语义对话,不仅没啥生命力,可能连多几次使用的兴趣都不会有。
不过东方国信的收入节奏是最好的,今年半年的收入占到去年全年43%,几乎达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调控得到位。
思特奇
不管思特奇的业绩如何,我都喜欢孙悦,豪爽大气唱歌好。
吴飞舟转让部分股份给华创云信后,已经不是思特奇的最大股东,不知道后续是否还会持续退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奋战一生,壮士暮年,淡了心境。创始人全身而退,A股市场有不少这样的先例。
思特奇整体感觉比较佛系,有一定的市场但也不是很多,有一定的技术实力但也不是很强,有一定的管理但也不见得多实效。所以:
能拿到几个省移动的BOSS市场,但主力市场没有太多深耕,反而不断被侵蚀,这几年整体营收一直在8、9亿上下浮动;
政企支撑产品表现不错,所实施的省份在集团排名比较靠前。不过排名靠前跟对应省份客户亦有很大关系,产品领先度缺乏高的门槛,可能一年下来,就被其它厂家给超越。
大模型在4月搞过发布会,也是整套体系,从智算基础设施到大模型通用平台再到智慧应用,内容乏善可陈,提不起太多的兴趣。业内很多的发布会,东施效颦,学大厂,似乎为搞而搞,营造出大的声势,以为会闹出很大的动静,但又没有自己独到创新的内容,陷于自嗨。
上半年的毛利率下降得有点多,同比降了14.48%,CRM产品的毛利率只有17%,计费产品毛利率更是低到8%,西南重镇毛利也只有12%。财报的说法是投入了低毛利及战略项目影响,不知道是否跟人员大量投入做BOSS基线版本,人员大量投入做政企支撑项目有关系?这是行业的通病,只要是大项目或者新项目,毛利率就降得厉害。
思特奇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实在是懒政。深交所互动易上,近3个月可以不搭理投资者的提问,翻看之前的问答,也不够专业。互动窗口实际上也是很好的推介窗口,利用得好,可增强投资者信心。
科大国创
国创上半年的业绩数字有点不忍目睹。营收、利润、现金流全面下降,并且降幅很大。
电信行业收入占比已经不大,约1/4。虽然整体营收下降的大头来自于数字运营供应链的业务调整,但其电信行业的营收下降幅度也不小,超过了17%。
在运营商领域,国创以“大客服、大调度、大采控”为主线,推进地毯式营销,比如结合大模型的装维助手推得就很疯。虽然科大国创的产品还是有些特色,但设为主线的“三大”对应的市场空间并不足够大。需求空间、市场格局、竞争态势、发展的生命周期等限制了较低的天花板,注定即便有作为但很难有大的作为。
大模型获得一堆奖项,比如“2024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企业竞争力 100 强”、“生成式 AI 企业商业落地 TOP20”、 “2024 中国通信行业大模型 10 强”、“2024 中国“大模型+智能客服”最佳实践案例 TOP10”等荣誉。这些荣誉也就是听听吧,奖项含金量不高,但很多公司都需要这些奖项来给自身增添光彩。因为这些述求,顺道也打造出一个盈利不错的颁奖赛道。信通院是这方面的资深玩家。
或许是和科大的渊源,国创承接了中电信量子运管平台,这个布局是其它业内公司没有涉足的,领先一步,独享优势。
直真科技
从上半年的数字来看,业绩增长还不错。营收增近15%,利润增幅超过40%,尽管利润还是负的。
再看过去5年的数据,业绩处于来回波动,一年高一年低,20年、22年、24年的营收都是1.31亿,高点基本维持在一个水位线上。
业绩的波动,虽然说经营不稳健,但倒是给股价低吸高抛留出了空间。
直真谈大模型谈的相对比较少,没有一味盲目跟风,但也少了技术的及时深入跟进。产品重点聚焦在网络管理支撑和服务运营支撑上。智能化综调平台和算网一体化平台应该是当前阶段重点打造的产品,
此外围绕着数字家庭,提供数字家庭终端管理,探索新形态创新终端上的增值业务,并开展数字家庭业务质量终端质量等数据分析,帮助运营商进行家宽业务价值挖掘和推进。这个方向,其它厂家介入得并不多,有其独有的实践。
直真在星网也有了布局,踏进去一只脚,等待后续的持续开花。
直真的毛利率是真的高,但不清楚,是不是真的高。高达68.46%,远超同行,高出近一倍。
半年报提到了部分原因:一方面是构建了产品化公共开发平台,使得各产品在架构、模块、组件等各个级别的复用度大大提升,自研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得到坚决应用,大大提升开发效率;此外集中引入AI、大数据等新技术,降低新技术应用成本;同时还构建了工程化平台,推进交付、运维和服务的自动化。
如果上述这些内容真能做到位,高毛利率有可能性。
只是,在如此的高毛利率的情况下,直真上半年却是亏损的。
从财报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研发费用高达7900万,占营收60%多。半年研发费用占比高,猜测有可能是营收节奏偏晚,也有可能研发投入非线性,集中在上半年发生。
再翻看23年年报,看全年数据来破解疑问,整年研发费用发生1.5亿,基本属于线性发生。上半年营收偏低,不过即便算上全年数据,研发费用占比也高达34.72%,此项指标在同行公司间拔得头筹。
如果不是归口口径问题,若真有这么高的研发投入比例,还挺佩服管理层的魄力。
小结
电信行业运营支撑市场空间整体受限,一方面运营商在持续推进自研和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各厂家又有持续增长的诉求,所以要么主动卷,要么被动卷,不会有安逸赚钱的局面。
各家有自己的擅长。即便在整体空间受限的局面下,依然会涌现很多机会,比如亚信抓到的5G专网机会、迪科抓到的企业采购商城机会、直真抓到的数字家庭机会、思特奇抓到的政企支撑机会,科大国创抓到的智慧综调机会等,每个机会都会带来规模性的增长。
机会来临,内功很重要。要做有利润的收入,要高(合理)毛利率的经营,就不能苦哈哈地堆人做项目。统一开发平台、低代码高效开发、产品高质量低返工低故障、便捷的交付工具和规范的方法体系、市场的规模复制、人员的赋能成长,如此等等,都是面临着要解决以及持续提升的重点事项。
更高阶的是引领,面对未来的方向,业务的布局及运营、业务流程的优化、技术架构的演进、管理效率的提升,谁家的引领能力强,谁家就有可能在你追我赶的赛跑中往前多蹿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