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0月25日消息(九九)日前,中国移动发布前三季度财报。期内,中国移动实现营运收入7947亿,同比增长0.4%;净利润为1154亿,同比增长4%。
在行业大环境持续承压的当前,中国移动能够快速扭转上半年收入下滑的困境,可以说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成绩单。
但成绩背后的隐忧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中国移动的“基本盘”,其个人市场的ARPU在2023年达到顶峰之后持续下滑,而且呈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1.5元。考虑到中国移动前三季度新增用户在整体用户的占比情况,也侧面说明了中国移动中高端用户流失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

*数据来源:中国移动上市公司公告
ARPU下滑,中高端用户流失就成为了摆在中国移动2C市场上的两大难题。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前三季度手机上网DOU为17.0GB,同比增长8.1%,与ARPU值下降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印证了“增量不增收”的行业困境。
移动ARPU持续承压
从上表可以看出,5G商用前几年对移动ARPU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并在2023年达到顶峰。随着5G红利逐步消退,移动ARPU开始走低,今年前三季较去年同期下降1.5元。按照10亿用户计,相当于月收入减少15亿元,前三季共减少135亿元,而这正是利润的来源。
从用户数据上看,中国移动移动客户已突破10亿户,市场接近饱和,本年净增用户仅455.9万户。与此同时,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亿户,人均持有1.3张SIM卡,竞争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为争夺存量用户,运营商纷纷推出“大流量卡”“低价套餐”等,导致流量资费快速贬值。此外,“携号转网”等政策也加剧了各运营商间的竞争,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指出,携号转网已演变为恶性竞争手段,引发价格战和用户权益受损。
业内人士指出,在2C市场上,随着中国广电的入局,运营商已经不再是内卷而是内耗,把“大流量、低价格、高速率”的“不可能三角”变成了可能。消费侧的低价格出于竞争策略需要可以实现,但生产侧背后的低成本却难以实现,这给运营商利润水平带来了很大压力。
两大难题与三大目标
如何去化解2C市场上的两大难题,核心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只有改革才能实现稳存、拓增、提值的三大战略目标。

首先是重构业务板块,优化顶层设计,特别是2C方向的专业子公司整合,比如如何统筹中移咪咕、中移互联网公司、中移终端公司专业子公司,按照新型终端+新质内容+新质服务的理念,减少内耗形成合力。
其次是加强2C和2H战略协同,用H端来促进C端,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需求,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C和2H的战略协同,不能仅仅停留在融合套餐这种层面,而是更深层次更广层面。在H端,中国移动同样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
第三是最为直接的产品供给,用AI来重塑原来的2C产品体系。令人欣喜的是,在本月的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已经公布了这方面的最新战略。在大会同期举办的“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赋能分论坛”上,中国移动展示了端侧模型、终端智能体服务平台等创新成果,并首次发布中国移动AI智能终端产品体系,打造覆盖多场景的AI终端产品生态;在新质内容领域,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大力布局AI产品,截至目前已打造AI智创彩铃、AI智能解说、AI文博文旅、多模态内容生成AI智能体等多个重点产品,赋能数字内容创新发展。
据悉,中国移动已实现Al+产品族全领域焕新,智能体服务全场景覆盖,当前AI+产品用户数累计超2.1亿,“灵犀”智能体月活用户超7000万。下一阶段,中国移动将锚定“人人一个智能体”,推动实现“AI服务人人,人人享受智能”的美好愿景。

第四是如何维系中高端用户群体,中国移动推出“网龄成长计划”,提供网龄成长礼、网龄生日礼和网龄惊喜礼。并面向4亿中高端客户,推出“全球通升级计划”,将权益体系从“三大尊享”升级为“五大尊享”,具体包括尊享服务、尊享网络、尊享权益、尊享保障、尊享身份等至尊服务。
正如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大会上的发言,当硅基个体的“新人才红利”逐步释放,AI与通信服务深度融合,中国移动将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关键转型,在变局中走出一条从“连接者”到“智能生态构建者”的全新路径,为个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写下新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