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中国移动研究院主办的“智能体互联网架构与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以“亿智智联,创启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中国移动、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Linux基金会、ETSI、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关村实验室、华为、中兴、腾讯、vivo、OPPO等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开展深入研讨,聚焦智能体互联网前沿技术发展,共同推进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出席并演讲,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文剑、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发表致辞。
文剑指出,智能体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未来五年、十年发展的最主要的趋势。我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军者,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构建开放、协同、融合的智能体互联网生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未来,智能体互联网的发展将在算力网络构建的新型高效基础设施上,进一步融合算法、模型与数据,开启人机物三元协同的新时代,建议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业协同创新、完善生态体系,奠定智能体互联网发展基础,推动智能体互联网先行先试,构建开放共赢的发展格局。
黄宇红在致辞中表示,智能体互联将成为互联网主要发展方向,为应对智能体间的高效通信与协作需求,智能体互联网(Internet of Agents)应运而生,重构智能体网络连接新范式,使能个性化、智能化新服务,开启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数智化社会新篇章。面向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移动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者、排头兵,坚持 “数字中国建设主力军” 的定位,深度洞察智能体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重点围绕“产业引领、技术攻关、生态打造”三条主线,联合产学研共同推动智能体互联网的纵深发展。面向未来,黄院长建议加快达成智能体产业共识,形成标准统一框架;系统性攻关智能体关键技术,建立端到端的智能体互联网核心技术体系;全方位构建产业协同生态,支撑智能体互联网从技术构想走向产业实践,成为重塑互联网络、激活数字经济的关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题为《Agent for Net & Net for Agent》的主旨演讲,指出未来智能体与网络将双向驱动,在智能体赋能网络方面,生成式大模型将逐步走向智能体群,通过共同目标和定制化协议完成复杂任务。为最大程度发挥智能体群的效能,需基于开放环境构建智联网,打造“智能体即服务”和“网络即服务平台”新生态,实现AI服务化新范式;在网络使能智能体方面,需进一步优化网络协议及机制,基于IPv6为智能体管控、资源、时延、服务提供支持,全面走向智能体互联网时代。
会议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智能体互联网技术白皮书》暨“智能体互联网行动倡议”与《网络智能体与NetMCP协议技术白皮书》暨“中移必行智能体平台”。面向智能体互联网,系统阐述了构建开放协作、安全高效、高度智能的智能体互联网发展愿景,针对“新互联主体、新交互范式、新协作模式、新资源抽象”的特征,提出智能体互联网架构、关键技术及协议体系,并倡议各界从需求牵引、技术路径、标准布局等方面携手推进智能体互联网的发展。面向网络智能体,提出"意图原生、智慧内生、策略自生、生态共生"四大理念,设计分层解耦的网络运行智能体架构,通过原子能力封装、NetMCP协议设计、意图转译与编排统筹,实现网络能力工具化、协议电信化、工作流编排化、智能体开放化和意图驱动自治化,推动网络从“人工驱动优化”向“智能体自主进化”转变,赋能垂直行业与复杂业务场景。基于网络运行智能体架构研发的“中移必行”智能体平台,首次面向业界开放智能体生成和测试验证环境、30+NetMCP能力、30+工作流和15+个智能体,支持业界合作伙伴快捷、智能、规范地构建智能体生态。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昊介绍了中国移动网络运行智能体探索及实践。中国移动提出了“三层五化”核心架构、NetMCP协议和多智能体协同技术,推出“中移必行”智能体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完成了业界首个智能体系统与网元能力MCP调用的集成方案拉通。未来,中国移动将着力于智能体互联网与网络智能体核心能力攻关和标准制定,打造开放共赢产业生态,加速场景扩展与应用,通过网络与智能体融合,重塑网络能力对外服务模式和智能体开放生态,实现通信网络迈向“更好用、更易用、更自主”的关键跨越。
会议期间,多位与会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分享深刻洞见。Linux网络基金会总经理Arpit发表题为《AI Agents: Open Source Opportunities & Challenges》的演讲,提出了一套"架构范式"以阐明智能体的完整技术栈,并重点探讨了构建智能体生态系统的开源挑战与机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所副总工程师刘晓峰发表题为《6G网络与智能体融合发展思考》的演讲,结合移动通信发展对智能体与6G网络深度融合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与展望。ETSI ENI ISG主席 Raymond 发表题为《Work on AI agent in ETSI》的演讲,介绍了ETSI在AI智能体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关村实验室战略部副研究员张蕾发表题为《互联网体系结构视角下的智能体通信:从机内协作到跨域互联》的演讲,探索面向多智能体协作的通信框架设计思路以及智能体通信与协作机制。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发表题为《AI-Agent终端与生态探讨》的演讲,介绍了AI-Agent与Agent终端及其带来的生态变化与价值。
本次论坛还设立了专家圆桌讨论环节,来自运营商、设备商与终端厂商的专家代表围绕“面向智能体与通信网络融合的价值、挑战与变革”进行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智能体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不仅能促进AI与6G技术协同,实现业务层面的智能闭环,更将助力新型基础设施的升级构建,进而催生全新的产业模式、运维模式与服务模式。包括运营商、设备商和终端厂商等在内的端到端产业链需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智能体与通信网络的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次论坛聚焦智能体与通信网络的融合,既展示了国际产学研界的最新探索,也为智能体互联网的发展指明方向。未来,中国移动愿与产学研用各界合作伙伴一道,在场景、技术、产品、应用等多方面深入探索,推动网络发展和跨行业融合创新,共筑智能体互联网技术根基,共建亿智智联、价值共享的产业新生态,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类美好生活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