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遭遇持续性强降雨,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接踵而至,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
当风雨阻断道路、洪水吞噬信号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电信蓝”,毫不犹豫地选择逆行。从抗战时期“人在电台在”的誓言,到如今“通信不断”的抢险承诺,中国电信人在每一次灾情面前都挺身而出,以实战传承红色电信精神。
徒步闯危桥 肩膀扛起“孤岛” 的生命信号
7月底,北京延庆珍珠泉乡遭受暴雨,山洪裹挟着泥石流咆哮而下,桃条沟村、南天门村等深山村落在狂风骤雨中沦为与世隔绝的 “孤岛”。
“我去过那里,熟悉地形,也懂技术。”危急时刻,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延庆应急通信抢险队队长、有着 21 年党龄的董大鹏主动请战,带领由通信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先遣队,向着灾情最严重的区域挺进。
经过3小时跋涉后,队伍终于抵达村口,可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心头一紧,连接村庄的唯一桥梁已被洪水冲毁,随时有塌陷的可能。
“设备不能等,我们人工搬运,徒步进村!”董大鹏当机立断,第一个踏上危桥。队员们紧随其后,有人扛着卫星电话,有人抱着对讲手台,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将设备一点点搬到了南天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
趟水过河 用智慧与勇气抢通通信断点
广西藤县遭遇强暴雨袭击,多地通信设施受损严重。当时已是深夜,暴雨仍倾盆而下。中国电信抢修队伍到底现场时,发现一处断点位于湍急的河中,暴雨使得河水更加汹涌,常规的抢修方法根本无法实施。
“用绳子绑住人,借助水的冲力将人送到河中光缆断点处,再将其拉回岸边,同时就地取材,全员拉着竹子作为二道防护!”中国电信藤县分公司杨盛林与大家协商后敲定方案。
这是个 “冒险方案”,但为了尽快恢复通信,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
灾难的考验接踵而至。藤县大黎至陈塘波分发生中断,断点位于东荣侧 7.57 公里处的东荣镇自治头村跨河处。此时天已黑透,现场地形复杂,河流湍急,茂密竹林遮挡视线,车辆无法进去。杨盛林绕着现场观察一圈,很快有了决断:“用无人机放缆!”在他的精准调度下,无人机稳稳升空,将光缆准确无误地送到指定位置。
七日不眠夜 屏幕前守护千万人的 “通信生命线”
当一线抢险队员在风雨中奔波时,在兰州分公司移动网络维护中心,赵亚东正用另一种方式 “战斗”。
榆中暴雨引发洪灾的首日,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移动网络维护中心的灯光就彻夜未熄。
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移动网络维护中心党员赵亚东双眼紧盯屏幕上跳动的通信数据,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一张张标注着重点区域信号状况的报表不断生成,每天多达几十张。这些报表,是抢险指挥中枢掌握通信态势的“晴雨表”,更是调配资源的关键依据。
“这里信号中断,急需协调抢修队支援!优先保障安置点通信畅通……”7天里,赵亚东平均每天发出 100 余个协调指令,沙哑的声音透过电话传递到各个部门和抢修现场。
他们是万千中国电信人的缩影,在各个抢险保通信现场,中国电信人用“逆行” 诠释责任,用 “坚守” 传递着通信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