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消防安全作为守护城市安全的关键防线,正迎来全新变革。近日,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与宁波市高新区消防大队携手,成功打造“数字消防服务平台”,借助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起一张全天候、立体化的城市安全“防火墙”,有力推动消防工作向现代化、智能化大步迈进。

走进宁波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大队指挥中心,一块超高清大屏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跳动的数据流实时呈现着辖区内的安全态势。“数字消防服务平台”整合了烟感预警、消控室人员AI离岗监测、高层建筑消防设备水压监测以及无人机消防巡检等核心物联功能,将全区的消防态势尽收眼底。
高新区消防大队负责人指着大屏介绍道:“过去,发现火情隐患主要依赖人力巡查,效率较低且存在遗漏风险。如今,智能消防物联感知设备的部署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高新区所有沿街商铺、众多学校、商超、高层建筑等重点场所,都已安装了智能消防物联感知设备,它们如同敏锐的触手,实时监测消防水压、烟雾浓度、充电桩异常等关键参数,共同组成一张严密的24小时监测网络。无论是设备运行状态异常,还是潜在的消防隐患,都能被精准捕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平台会迅速通过电话、移动小程序、指挥大厅等多渠道推送警情,确认后,消防人员可即刻通过无人机侦查现场情况,实现快速响应。
目前,高新区部署了5套无人机蜂巢系统,每套蜂巢都为无人机配备了4G图传增强模块、喊话模块,其中3套还额外搭载照明模块。这些无人机有效作业半径达5公里,满电续航30分钟,相邻机场作业范围重叠10%-20%,确保全域无死角覆盖。无人机凭借高清热成像摄像头和AI图像识别模块,按照预设的自动化航线执行巡检任务。在重点区域,如化工园区、高层建筑集群,每日昼夜各进行1次全区域巡航,单次飞行覆盖面积约5平方公里;常规区域,如商业综合体、学校,则每日白天执行3-4次巡检。在巡检过程中,无人机实时回传温度数据,自动标记超过60℃的异常热点,同时运用AI算法识别消防通道堵塞、人员聚集、道路状况、火灾隐患等各类问题,自动推送隐患识别报告,准确率高达95%以上。一旦接警,无人机蜂巢自动启动应急响应模式,5分钟内即可抵达现场,通过热成像和高清摄像头,识别消防车道通行状况,标注火源位置、蔓延趋势及周边人员情况,为消防指挥提供重要依据。

AI消防隐患排查同样成效显著。在消控室人员离岗监测方面,通过AI离岗监测分析模型,基于视频流7×24小时无间断分析消控室人员行为。当系统识别到人员脱离监控范围超过阈值,便会立即发出告警。告警通过短信和小程序通知物业负责人,要求限时核查,并可通过平台复核结果,进一步实现对社会单位的动态监控和非现场监管。
工作人员演示了平台的“一张图”功能:当触发模拟警报,指挥中心大屏瞬间精准定位警情位置,并同步显示预警点位附近的消防车、消防站队、周边建筑情况、人员情况以及灾害类型等关键信息,并可通过一键起飞调取无人机根据点位立即展开侦查。此外,通过接入高新区公共安全视频平台的近10000路视频,平台可同时联动周边监控,多点位进行视频图像查看和烟火识别。预警信息从触发到核查再到警情确认推送的时间大大缩短,相比传统模式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强化了灭火救援“一短三快”的响应速度和信息前置,提升了初战到场的科学分析和决策水平。警情处理结束后,系统还能进行复盘,完整记录处置过程中的语音、影像等信息,为后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供详实资料。
“数字消防服务平台”的建成,实现了数据共享与深度分析,推动消防管理从传统的“人防”为主向高效的“技防”模式转变。宁波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大数据应用技术与消防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创新科技应用与机制,借助现代科技最新成果推动消防工作改革,破解消防安全风险防控难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更加稳固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