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国内电信行业总收入经历2009年第一季度的谷底后,2010年以来出现强劲复苏,2010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6%,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7%。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上半年三大运营商财报业绩明显改善,表现为用户增加、收入增长、业务结构改进、市场格局也逐渐优化。展读三大运营商财报,诸多方面可圈可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完全乐观,经营和转型的压力,仍然是下半年的重要课题。
市场格局逐步优化
在电信行业重组后的第三个年头,用户市场份额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
中国移动的客户市场份额自2009年以来一直呈现走低态势,2010年上半年更为突出。中国移动用户数达到55404.2万,其份额已从2009年上半年的72%降低至目前的69%;在净增移动客户市场份额上,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增移动用户3175.9万户,从2009年上半年的66%降低到目前的53%。借助全业务优势,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地盘迅速扩张,上半年净增移动用户1843万户,移动用户总量达到7452万户,市场份额接近10%,较2008年年底提升5%。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市场份额也略微下降。
固网宽带的市场格局也正发生改变。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净增有线宽带用户487万户,用户总量达到5833万户。而中国联通宽带用户新增520.9万户,新增市场份额从去年全年的48%上升到51.7%,用户累计达到4375.9万户,用户市场占有率达到42.9%,比去年年底的41.9%提升了1%,更比2008年年底的36.5%提升了6.4个百分点。
从营业收入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移动仅从2009年的55.5%略微下降为54.8%,同时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3G运营网络折旧、摊销成本的压力下,盈利受到影响。因此中国移动这头大象的利润市场份额依然一家独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利润市场份额分别为83.6%、12.8%、3.6%,比去年83.46%、9.62%和6.92%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市场格局变化中,目前地位最尴尬的当数中国联通。虽然其3G业务以756万户的数量、30%的市场份额,以及134元的高ARPU带动移动业务收入增长达17.7%,但其GSM业务通信服务增长仅为2.7%,而中国电信移动业务通信服务增长高达77.7%。中国联通未来一方面需要加强2G业务用户的增长与保有;另一方面需要加速扩大3G业务用户规模的优势。
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显著
逐步在金融危机影响中复原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营收有了明显改善,相比去年同期,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的利润增长明显,中国联通虽由于3G营销成本拖累,利润出现负增长,但整体收入增长还是较快的。中国电信利润同比增长4.7%,较去年下半年增长81.3%;中国移动利润同比增长4.2%,净利润率为25.1%;中国联通营收同比增长了7.6%。
2009年是运营企业的“种瓜”年,3G网络投入、支撑系统建设以及用户市场拓展让企业投入了大量成本。今年,收入回报开始显现。预计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拓展和运营能力提升,3G将为运营企业带来持续的盈利回报。
因为金融危机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企业以前未被重视的管理问题凸显,今年上半年,各家都着手对企业管理进行了改善,包括业务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水平和内部支撑能力的提高等,以求企业能锻炼低成本高效运营能力。这种改善也直接反映到公司盈利水平上。如中国电信持续推进精确管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盘活资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深化资金集中管理,节约财务费用,促进盈利水平提升。通过对小灵通业务实施主动有序退转,有效释放经营风险,严格控制有关投入,确保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益。中国移动上半年盈利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公司将其原因归结为强劲的现金产生能力、安全的资金管理、统一的集团资金调配、严格高效的资本开支管理、高度集中的融资管理、审慎的对外投资策略。中国联通也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整合成立销售部,优化集团客户人员配置,提升渠道销售能力;组建网络公司,实现固移网络的一体化建设与运维。同时公司不断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活力,提升运营效率。
重点投入战略性新业务
针对决定未来市场发言权的战略性新业务,三家公司都加大资源投入,并着力培育新业务的品牌影响力,持续优化用户的感知。尽管这些战略性新业务短期内无法为企业带来强劲收入,但从成本投入来看,三家企业在这些业务上都投入“重金”,以图未来。
中国电信坚持成本资源向高增长、高价值业务倾斜。在上半年“天翼宽带”品牌建设中,中国电信将60%以上的资本开支投入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带宽提速。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保持网络优势,聚焦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开放业务平台,加强应用和终端领域的合作,打造差异化竞争新优势。上半年,中国电信的移动支付、天翼阅读、移动定位等新产品陆续上市,市场拓展措施较为持续,力度很大。
Mobile market(移动商城)成为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战略支点。上半年开发者已超过5万人,累积客户近650万户,销售各类应用2万件,应用下载量突破2500万次。中国移动计划将其发展成下载、销售开发者应用和所有自有业务的综合营销平台。在物联网上,中国移动M2M客户已超过500万户,年均增长60%以上。同时,公司还在加强3G创新应用的开发和推广,如多媒体彩铃、视频留言等。
iPhone无疑是中国联通上半年战略投入的重点,公司陆续和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和多款普及型智能终端,初步形成适应各类用户消费能力的智能终端产品体系。公司还大力推进手机阅读、应用商店、移动支付等新业务的研发试用工作。中国联通财报中透露,下一步还将加大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新业务营销力度,年内推出应用商店、电子阅读等新业务。
移动化趋势加剧
从三大运营商财报和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我国电信行业的移动化趋势更加显著,移动通信的主流通信方式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目前对行业收入的贡献已超过65%。
中国移动上半年用户净增3176万户,用户总数5.54亿,3G用户数达1046万;中国电信净增移动用户1843万户,移动用户总数达到7452万,3G用户总量为718万户;中国联通3G用户累计净增481.8万户,用户总数达到756.0万,GSM用户累计净增455.7万户,用户总数达到14940.2万。
在小灵通用户迁移、3G业务全面商用、手机终端价格下降以及高额补贴促销等多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无论是用户数、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移动化的趋势都更加明显。
从电话用户增长来看,1~7月份,全国累计净增电话用户5690.4万户,总数达到111784.9万。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减少997.4万户,达到3.0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增加6687.8万户,达到8.14亿户。
从业务量来看,1~7月份,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累计达到2617.3亿次,比上年同期下降19.6%;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累计达到440.6亿分钟,比上年同期下降10.2%;移动电话通话时长累计达到24268.0亿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23.4%;移动短信息发送量累计达到4753.4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6.7%。
从收入来看,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50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中移动话音业务收入增长8.9%;固定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71.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其中固定话音业务收入下降18.5%。
用ICT服务集团客户
2010年的电信竞争焦点落到集团客户和行业应用上。
上半年,集团客户市场的圈地运动竞争也更加白热化。在去年各家电信运营商与政府“横签”之后,今年则纷纷与各大行业、企业“纵签”。中国电信集中资源积极推进全业务融合经营的发展模式,依然保持着政企市场领头羊地位。截至今年6月底,“商务领航”用户规模达到485万户,较年初436万户增长了11.2%。为强化重点客户和市场的拓展,中国联通进一步优化集团客户组织架构,优化集团客户人员配置,通过“集团客户+3G+ICT”策略,与多个行业的领先企业展开战略合作,集团客户移动用户同比增长20.3%。中国移动上半年集团客户数达279.2万,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12%,然而较去年年底278万的集团客户总数增长仅为0.4%。这个数字既透露出集团客户市场竞争的激烈,又说明集团客户的总数是一定的,客户规模的拓展显然不是无限的。
因此正如中国移动提出的“加强集团客户市场和家庭市场产品开发及拓展工作,实现集团客户的价值提升”,提升集团客户价值也成为提升电信行业自身价值的关键。在公众用户市场中,3G、全业务仅凭一两年完成飞跃确实不太可能。然而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全面推进,目前政企集团客户、行业客户的消费结构正发生着变化,从过去对固网、移动语音以及专线接入的需求向对提升工作效率或信息化应用的需求转变。各家运营商对集团客户与行业客户的策略只有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才能做大市场蛋糕,拓展蓝海。
抓住这个契机,中国电信重点聚焦政务、交通物流、翼机通、数字医院等行业领域,加快ICT业务规模化复制和推广。中国联通提出加大行业应用研发力度,实现重点行业应用的规模推广,目前已经推出手机证券、移动办公、智能公交等行业应用产品,并在银行证券、汽车制造、政府等行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移动针对核心集团客户,积极提升ICT集成能力,嵌入客户生产、管理环节,提高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