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6/11 09:03
浅谈国内通信企业海外并购
0
0

C114 6月11日特稿(于艺婉)现在的国内通信行业注定是不平静的,不仅仅因为3G牌照的发放,国内三家运营商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也充斥着各种海外并购的传闻。就在上周,两则并购消息都与国内通信企业息息相关。

从2006年10月开始,美林证券就开始帮助UT斯达康谋划下一步的动向,重组抑或出售,搁浅了一年半的话题突然在上周有了最新消息。国内媒体报道称,有国内手机富豪要收购UT斯达康,后来更是被定格在天宇和天时达的身上。

无独有偶,周末,国外媒体报道称,摩托罗拉在拆分手机部门的计划出炉后,有想法剥离更多的资产,甚至有分析师透露,摩托罗拉目前正在与华为进行谈判,拟将其无线设备业务出售给华为。

可行性并不大

两则并购消息,都涉及到国内通信企业的海外并购。但是,并购的可实施性又有多大呢?对此,C114对BDA分析师单超进行了采访。“无论是天宇还是天时达,收购UT斯达康对其手机业务都没有什么帮助。”单超说。

“国内手机业的并购,一般来讲,是希望能从产品,品牌,渠道方面有所突破。例如,TCL收购阿尔卡特,依靠阿尔卡特的品牌影响力和海外的渠道,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目前,TCL国内销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依靠超过1000万台的年出口量稳住了其手机业务。”

随后,单超从三个方面对传闻中的两家企业对UT斯达康的收购进行了分析。首先,在产品方面,UT斯达康的手机业务主要产品还是小灵通, 并局限在中国市场。作为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期的产品,对收购者的未来手机业务的增长并无助力。

其次,UT斯达康的客户群主要是使用小灵通的低端客户,其品牌在2G/3G手机市场认知度相对较低,很难增强收购者的品牌影响力;再次,UT斯达康目前国内外的渠道几乎都不能为收购者取长补短,国内厂商一般在国内市场都有很强的自有渠道,无需通过收购加强,而UT斯达康在海外的手机渠道业务主要面向美国市场,在2008年已将此部分业务出售给了AIG。因此收购UTstarcom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拓展海外市场帮助也很小。

“相比起手机业务,UTstarcom的IPTV业务目前的发展势头良好,在中国及印度都是市场领导者。如果收购者有产业多元化的考虑,UTstarcom是一个选择。”单超说。

同时,这位分析师也对华为收购摩托罗拉的传闻持不看好的态度。“华为的无线业务比摩托强很多,没必要收购摩托罗拉;另外, 如果想通过收购摩托罗拉进入美国市场,政策的不确定因素太大,华为不太会去冒这个风险。”单超说。

收购技术优于收购资产

在金融危机的今天,中国企业的确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海外并购,但是,并购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并购的资金成本、并购后新增的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公司整合的各种成本都会给并购带来很大的风险,而且,不甚成功的海外并购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远的不说,就说通信业界的TCL收购阿尔卡特以及明基收购西门子的业务,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中国企业收购了国外企业技术和专利的同时,也背上了人员、债务等各种负荷。 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企业文化,海外并购的融合压力非常大。

TCL和阿尔卡特在联姻7个月后就不得不分手。阿尔卡特退出后,TCL阿尔卡特终于不用背负阿尔卡特员工的巨额工资,运作成本也可以降下来。2005年通讯业最受关注的明基移动合并西门子手机部门的案例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一年后明基宣布德国公司申请清偿。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很多企业手里不缺钱,银行也可以大规模放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本身是可执行的,但是,并购之后的经营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并购价值的考量。”易观国际电信专家吴文钊说。“并购的企业首先要有海外的经营经历。”

吴文钊认为,国内企业仅仅有海外的经理人是不够的。“我认为华为对于3Com的运作是比较成功的。”华为可谓在3Com身上赚得盆满钵盈:在和3Com合资建立H3C的过程中,华为几乎全部是以技术和产品入股。

在2005年10月,华为根据公司建立之初的合约,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将2%的股份转让给3Com,明着让3Com获得了51%的控股权,实则为自己抽身于H3C提供了基础。随后,通过和3Com竞购,华为出让其余49%的全部股权,获得了8.82亿美元的现金收入。

“虽然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并购,但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资本运作。”吴文钊说,“这也与华为在海外的经营经验不无关系。” 目前,华为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2008年华为75%的销售额都来自海外市场。

而华为绝对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通信企业,甚至是很多国内通信企业学习的楷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不能逾越海外并购这条鸿沟。“与其去收购海外公司、人员或生产线,不如去收购技术。”吴文钊说。

如上所述,TCL阿尔卡特以及明基西门子的败北,几乎都拖累于中西方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差异以及高额的员工薪水和社会福利保障等因素。中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制造大国,而技术的缺失也使得我们在很多领域遭遇到专利费的禁锢,突破技术屏障已成为很多国内企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在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国际标准TD-SCDMA上的推进就是对技术演进最好的实践。“如果非要落实到终端企业的身上,除了海外并购外,还可以向创意型企业转型,同时,要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吴文钊说。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其国际化的途径之一,但是,盲目地扩张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海外并购既需要足够的信心也需要更多的耐心。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