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中国电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时,经济危机的影响是不得不谈的话题。经济危机起初由美国次级贷市场的信贷紧缩小问题引起,而今已经导致了一场影响全球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尽管中国的金融体系不需要承受次贷纠正的负担,社会经济也尚未被发达国家的衰退动摇其根基,但谁也无法确定经济危机的阴影会笼罩多少时日。生产与消费的收缩将给电信行业的发展带来风险与变数,中国电信行业在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将在多大程度上引起电信行业的一场危机。
顺利“过冬”的关键
作为中国电信行业的主体,中国电信运营商目前尚未感受到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冲击。国内业界普遍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有分析称,对电信运营商而言,他们似乎更有能力经受住这场风暴的考验。至少从当前的情况看来,经济危机阴影笼罩下的世界似乎比以往更加依赖电信服务,特别是企业用户,他们更需要通过低成本、高效的网络沟通来开展业务。在中国,由于电信行业在2008年进行了重组调整,电信市场的竞争会更具活力,电信服务资费有望因此稳步下调;同时,通信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以及国家对绿色、低成本的持续要求,也将成为推动移动和宽带服务价格下降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将使得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很难极难舍弃使用基础的通信服务,省掉这部分支出并不能为其带来很大好处,只会降低其生活、工作的效率。考虑到这种情况,可以预见的是,即便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加剧,对基础通信服务的需求仍然可以保持刚性;只要电信运营商适时的调低资费,就可以保障基本业务收入,顺利度过“冬天”。
乐观的分析人士还认为,经济衰退甚至可能会使一些企业级用户对通信服务的需求量增加。首先,发达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可能会将更多的业务外包到中国的团队,以降低成本;而外包公司在中国的增加,将使得外包团队与雇主之间的频繁项目沟通变成对电信语音、数据和宽带服务的大量需求。此外,处于对效率和成本的考虑,企业对用于办公的移动数据业务和视频会议业务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不可避免的“瘦身”
以上这些乐观的言论,被悲观的评论者斥为“天真”和“幼稚”。他们认为,经济危机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任何行业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都要面对变数与风险。在悲观的分析人士看来,当经济危机在中国的影响扩大时,首先遭殃的会是设备制造商;因为行业或公众消费者可以相对轻松地推迟设备、服务采购,来抵御经济危机带来的财务风险,而这些做法将大大冲击设备制造商的业务。
悲观的展望还认为,经济危机中电信运营商不可能毫发无伤。面对经济低迷,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最本能、最直接的回应肯定是削减可能的支出。中国的三家运营商目前均已经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基础业务种类趋于同质化,这会导致企业在为通信服务资费讨价还价时采取强硬谈判立场,或是对员工的使用公费通信业务实施更严格的管控,从而削减在通信方面的支出。个人消费者方面,则可能通过让自己的套餐“瘦身”、降级,达到将自己每月的通信支出封顶的目的。这些都会使运营商的收入收到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开发新服务、建设新网络的计划都会减缓甚至冻结。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以及其他供应商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
此外,运营商的销售渠道也会受到经济危机的损害。如果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加剧,电信运营商可能会收紧业务战略,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创建的品牌商店,终端、充值卡的渠道商和代理商得到的佣金和补贴会大大减少,很可能会放弃相关业务。
危机背后是机遇
不管经济危机在未来会发生怎样的演变,电信行业都需要对变数与风险做好准备;同时,如果可能的话,运营商可以尝试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新市场机会。
总体来讲,电信运营商可以应当相信,通过调低资费、吸引用户从预付费转向合同用户、延长合同期等手段,来维持收入流;同时,电信运营商应该将产品开发和和营销集中于语音和短信业务,在中国电信市场,这是有着刚性需求、能产生稳定收入与利润的业务。此外,运营商还可以考虑对企业客户投以更多关注。手机邮件、移动办公等解决方案电子邮件、现场服务自动化等基于移动设备的解决方案,可为企业带来至关重要的效率优势。
当然,“过冬”并不一定就要“闭门不出”。事实上,经济低迷可能会给价值链的各个部分带来合并机会,中国运营商可以适当留意海外并购的机会。发达国家财政困难与估值疲软视,这些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也将会在不同程度上收缩,这将成为中国运营商进军海外的好机会。前提是,中国运营商要确保合并带来的资本和财务风险被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且不说海外收购后可能会遭遇长时间的“水土不服”期。中国移动在巴基斯坦收购和运营的经验表明,从电信市场发展较为发达、运营商在竞争中较为强势的环境,到一个电信行业刚刚起步、以实力弱小的运营商为壳艰难拓展业务的环境,运营经验是截然不同的,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将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