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7时,工信部网站上发布消息称:今天有媒体报道电信业要成立“国家基站公司”的消息,对此,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此公告表明,此前传言的“基站公司”并不属实,拟组建的设备公司实则是“铁塔公司”。
缘起
事情缘于4月29日晚,某财经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家将成立一个由三大运营商共同持股的“国家基站公司”,该公司在级别上将与目前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注册资金达到百亿元的量级。今后三大运营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国家基站公司”的基站,维护工作也交给“国家基站公司”。就此,该报道推断此举意味着业界讨论多年的网业分离有了实质性进展。消息传出,三大运营商港股股价齐齐上涨,其中尤以联通和电信涨幅最高。
其实,目前拟议组建的通信设施公司更应该叫做“铁塔公司”,绝非网络传言的“基站公司”。三家运营商共同出资成立这个新“铁塔公司”,由新公司进行4G新建基站的机房、铁塔、站址和管道建设并维护,根据租用使用情况,向三家运营商收取租金。据知情人士透露,拟成立的“铁塔公司”不涉及通信主设备。
记者观察到,早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设立基站公司,合理利用资源。随着4G的商用,4G基站建设大规模启动,而在此建设中首先要避免的就是重复投资、过度占用土地等资源、电能消耗等问题。2G/3G时代三大运营商基站建设总量超过140多万个。其中,中国移动70多万个、中国联通40多万个、中国电信约30万个。“每个基站的成本平均约100万元,而后期的运营成本非常高,每个基站的支出通常高达数百万元。其中,网络维护成本最大的就是电费,运营商为此要付出百亿元。”某业内人士说,“如果三大运营商联合关闭1万个基站,可减少支出将超过200亿元;关闭10万个,运营商减少的开支超2000亿元,退还土地面积将达数万亩。”
脉络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共建共享需求不断增加,共建共享的领域不断拓宽;另一方面,稀缺的通信站址资源、有限的成本投入,要求行业发展必须谋求集约化的共建共享之路。因此,每次看到郊外林立的基站铁塔,业内人士无不忧心忡忡:什么时候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工信部早在2008年就已经要求三大运营商必须“共建共享”电信基础设施,减少电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目前,由第三方公司建设、运营商共租用的模式也在得到大力推广。比如在黑龙江,目前已签署协议的“哈大高铁”隧道覆盖项目即采用此种形式。另外,沈阳、大连多处新建室内分布系统也通过此模式实现了共建共享。还有去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辽宁省举行,比赛场馆以及全运村等重要区域共计65个。在通信建设过程中,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相互协调沟通,采用一家运营商主建、其他运营商共建共享或三家运营商共同出资、第三方承建的方式,针对11个比赛场馆、全运村以及沈阳桃仙机场T3航站楼的电信基础设施开展共建共享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二运”通信保障工作。这些模式都得到了工信部的肯定,也为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当前,在4G建设过程中,新基站的站址难找、难谈、难建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4G的发展进程,此次要成立的“国家铁塔公司”,只是由国家牵头、三大运营商出资成立的一个促进铁塔共建共享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快我国4G发展进程。这个即将成立的“铁塔公司”仅仅负责新建4G基站的机房、铁塔、站址和管道建设并维护,不包括基站主设备,也不包括存量基站资产,它的成立是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延伸,尚达不到所谓的网业分离的高度。
无疑,新公司的成立会让弱势运营商从共享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有利于他们快速搭建网络。未来铁塔和配套资源共享后,电信和联通可更加容易且以低成本获得基础建设资源。下一步,随着三大运营商可能更多地将存量网络资产注入,特别是网络主设备资产的注入,这个公司可能会慢慢向基站公共化运营过渡,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电信业改革的步伐还有待观察。
不过专家认为,我国应该进一步探索大的跨行业的共建共享,不但是电信行业,还应该包括电力、广电等,以节约资源,统筹管理。这样的共建共享思路也许更适应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