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联手网易推出的易信发布已一个月,围绕易信的各种话题仍是各方热议的焦点。易信总用户在8月底已突破千万大关,近期保持100万左右的日增速,未来目标是在半年内获得1亿用户,5000万活跃用户。上周,易信发布了新版,开通公众平台、提供外部分享、强化社交安全。其公众平台主要面向企业用户、团体组织用户和个人用户,提供4个主要功能:客户服务、工具助手、内部分享、媒体资讯。目前,易信公众平台支持文字、图片、高清语音、视频等形式。
现在,大家仍习惯拿易信和微信作比较,很多用户表示,易信在很多功能设计上都与微信很接近。不过,从易信发布至今,无论中国电信还是网易方面,都多次表示易信并不是为了对抗微信。微信已绝对主导市场,那么,如果易信仅仅是为了打败微信,显然胜算不大。周鸿祎说过打败QQ的绝不会是另一个QQ,放在微信上也不例外。那么,易信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易信的发布和崛起,最重要的意义其实在于避免信息通信市场陷入垄断。易信给了用户一个可替代的选择,赋予用户真正的市场选择权,虽这个选择权在目前还很微弱,但确实在很多层面都打破了微信的一家独大的局面。众所周知,一家独大不可避免地出现市场垄断,而垄断的危害不言而喻。垄断确立后,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可以利用垄断地位操作市场、谋取暴利并对用户实施毫无选择余地的霸王条款。
最近,IT业关于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的争论正在继续,诸多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引发了媒体对IT业市场垄断的高度关注。其实无论行政垄断还是市场垄断,最终评定是否存在垄断事实的根据,就是企业主体是否利用垄断地位来操作市场、与用户博弈谋取暴利。从当前IT行业来看,无论电信业还是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存在垄断的依据都不充分。尤其电信业,在三大运营商确立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后,市场竞争近年来日趋激烈,加之监管部门对市场价格管制只管上限的原则,市场竞争已接近“赤身肉搏”,直接促成近年来通信价格持续走低,这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都属罕见,竞争结果让用户获得了实惠,更重要的是剪除了行业如果出现垄断将引发的恶果。
在OTT领域,虽然微信绝对主导着市场,但还没有迹象表明腾讯利用微信控制市场、强买强卖、打压竞争对手、维持市场暴利等垄断行为,因此说OTT市场已是微信垄断了其实并不准确。当然,不能否认,从绝对的市场主导转变到市场垄断的界限也许并不明显,何时才能认定属于市场垄断,这大概才是专家层面更需要迫切明确的课题。
所以说,易信的出现,可以把它看成是规避OTT市场出现垄断的积极因素。曾几何时,米聊、微信、陌陌、KK、飞信等纵横捭阖,经过较量后,微信成了霸主,其余逐渐淡出视线,最终确立了微信一家独大地位。如今,易信和阿里来往、新浪微米开始新一轮交手,三家虽各有考虑,目标不同,但是都给OTT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何况,老牌传统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联姻所激发的创新活力,对用户来说也是好事。中国电信近日就宣布,易信用户可以预约新版iPhone,这显然是中国电信为推广易信的重要举措。易信已于上周发布最新iOS版本,上线数日已迅速聚集超过6000家公众账号。
微信已经基本主导了移动社交应用的市场,易信的出现肯定是好事,微软独霸全球的时候,也没办法阻挡苹果和谷歌的相继崛起,我们对一个在绝对一家独大的新市场里出现的易信,更应该抱以期许和鼓励的态度。易信不是微信,但是易信可以是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