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7/10 16:02
运营商与微信对抗“被升级” OTT危机倒逼去电信化加速
0
0

近期,有关微信已经实现连续通话功能的消息满天飞。用户只要用手机下载微信,都可以免费进行连续通话,以后不用产生电话费了。对于手机用户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但同时也再次触动运营商敏感的神经:这不仅仅是“狼来了”,若微信真的能提供电话服务,将是这只“狼”越发勇猛了。

传微信进军语音领域

业内近期盛传,微信已经实现连续通话功能,即只要手机下载微信,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连续通话,以后不用产生电话费了。还有消息称,微信将开硬件商店,有个北京创业公司已经发明让微信连续通话的手机外持设备,并已经实现连续通话功能。此外,有消息称腾讯最近致力于研发蓝牙耳机与微信相结合的技术,使得微信用户的手机在兜里时,依然可以与朋友们聊天。并且,只要是在有WiFi的地方,微信用户完全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综观最近传出的各种关于微信的消息,都与免费语音通话有关,网络电话正在迅速地替代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传统的通讯方式,是这些消息传出的最清晰的信号。但很快,腾讯方面宣称,外界关于微信开设硬件商店并研发具有连续通话功能的手机外持硬件设备纯属谣言;腾讯无意提供免费通话,更没有想与电信巨头们一决高下……

实际上,国家的一些政策也是微信实现电话功能的一道障碍。据了解,无论是手机软件呼叫手机软件,还是手机软件呼叫手机、固网号码,他们的实现方式都是基于第三方提供的运营商网络IP服务,对此,国内则明令禁止除电信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提供电话端之间的IP数据传输。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用户更加青睐网络通话,企业打政策擦边球的行为也不在少数。例如,微信已推出的视频功能就可以默认关闭图像,其实现的功能效果与电话无异。所以,虽然腾讯方面对最近的一连串消息已经进行了辟谣,但实际上这个谣言或已离事实不远。微信从抢食运营商的短信业务,正在转向语音业务,微信与运营商的竞争再次升级。

互联网基因缺失面临挑战

Skype、微信为代表的OTT应用对运营商传统的短信和语音业务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在中国,根据工信部6月份发布的2013年5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今年前5个月,互联网应用对移动话音的替代效应呈现,移动本地及长途MOU(用户平均通话时长)均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308.2万户,平均每月净增突破1000万户,总数达到11.65亿户。但是,移动电话用户数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移动电话语音业务的增长。1月至5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11858.7亿分钟,同比增长5.9%,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4.8%,仅为移动电话用户增速的一半。

除了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业务也受到了冲击。今年1月到5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了408.2万户,降至2.74亿户,占电话用户总数比重降至19.0%;固定本地电话通话时长为1272.8亿分钟,同比下降16.9%。工信部今年年初发布的相关统计报告指出,今年前3个月全国点对点短信发送量一改往昔持续上涨趋势开始出现下滑,降幅达到10.6%。而本次的数据显示,3月到5月份传统通话时长也出现下滑趋势。

传统业务根基被触动,使运营商倍感惶恐。但同时,运营商也迈出了阻击OTT应用的步伐。除了被闹得沸沸扬扬的“微信收费”之争,运营商也在积极从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出发应对OTT的挑战。如中国移动“重构”飞信,希望通过打造优秀的产品,来正面应对微信的冲击。

哑管道化危机凸显去电信化转型迫切性

但是,最近有报道称,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战略中重要产品之一飞聊,由于发展状态不佳将被放弃。7月10日之后,中国移动将停止对飞聊产品的所有投入,包括产品下一代版本的开发以及所有宣传等。对此消息,中国移动方面予以了否认。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移动的飞聊,运营商之前相继推出的很多相关产品,如中国电信的翼聊、中国联通的沃友,如今都发展得很不理想。运营商试图通过新的IM抢回市场的愿望目前来看还难以实现。

一边是运营商的应用软件发展如履薄冰,另一边却是微信在国内甚至国外都做得风生水起。不管是廉价还是高端手机,不管是WP还是黑莓系统,只要是在这个市场流行的,微信都是中文软件里第一时间上架的那个。微信还紧盯着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目前印度已是微信在中国之外的最大市场。

那么,是什么导致大型国有企业竞争不过互联网公司?正如《创新者的窘境》中指出的,所谓完善的管理有时候会成为创新的负担。国内三大运营商继承了老邮电管理文化的特征,管理模式严谨,但同时也使运营商在做产品时内部汇报流程复杂,跟不上市场的节奏,自然使IM产品在用户体验上始终不尽如人意。运营商的基因决定了它不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完全开放,是运营商IM产品总落后于互联网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内竞争以及OTT业务的凶猛冲击,运营商如何加速转型以提升运营能力和效益,成为国内运营商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去电信化”转型也就成为了业界的共识。

业内专家建议,技术上的去电信化,本质上就是去复杂化,去私有化,将通信行业定位成IT行业,采用行业最流行、最通用的技术和产品,充分利用整个行业的技术积累和成功经验,尽量不制定企业标准,放弃“电信级”的迷思和自恋。

同时,运营商还需加强学习,注重学习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方法、创新经验等,努力加快自身的互联网化进程,尽快融入新的时代,并做出自身的特色,如此才能适应不断到来的各种新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