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移动运营商在抗衡微信等VoIP/消息类OTT平台时并没有直接的答案和参考样本。然而在OTT竞争中,可以发现运营商正在通过一系列策略部署以加强自身竞争实力。这也使我们得出结论,即要成功抗衡VoIP/消息类OTT平台,运营商不应该只尝试单一策略而是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
让话音与短信更具吸引力
提供大量甚至无限制的短信套餐在亚洲运营商间十分常见。其基础是,运营商提供的价格越具有吸引力,那么用户转投OTT竞争对手消息类服务的动力便会减少。
现在对于电信运营商的最新趋势便是采用同样的策略来提供话音服务。一些亚洲电信运营商正在提供网内话音免费、非高峰时段话音免费甚至无时限的话音服务以作为LTE网络服务的一部分来维持客户忠诚度。例如,韩国SK电信已经推出了新的数据套餐计划,其中就包括网内话音免费服务。
更多电信运营商加入这一阵营只是时间问题,这也解释了在越来越多的市场上话音与短信日益商品化的原因。据Ovum和亚洲电信的亚太地区移动行业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用户在未来几年不愿为超出套餐的话音和短信服务支付额外费用,而其中又有26%的受访者认为运营商在未来两年将对话音和短信服务免费。
与OTT运营商合作
越来越多的亚洲运营商已经发现与OTT企业的合作价值,同时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已跨越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例如总部设在美国的VoIP/消息类OTT服务提供商WhatsApp的合作伙伴就在亚洲,包括三家香港电信运营商和印度电信运营商信实通信(Reliance Communications)。在印度,信实通信提供每月16卢比(约0.3美元)的无限制使用WhatsApp服务。
大多数的OTT-电信合作伙伴关系涉及泛亚洲的VoIP/消息类 OTT运营商。日本社交短信服务商Line已经与日本运营商KDDI和泰国最大运营商AIS共同合作。在日本,KDDI将Line作为其用户订阅媒体内容门户网站Smart Pass的一部分,后者拥有超4百万用户。
总部设在韩国的KakaoTalk同样与印尼运营商Telkomsel公司合作,并在2013年1月与韩国最小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NO)LGU+签署了一项合资交易。根据此协议,LGU +计划在KakaoTalk的平台上提供其U +Box云服务。KakaoTalk Chatting Plus的用户也可以在语音通话过程中分享存储在U +Box上的照片和视频文件。
更多的运营商应该考虑与OT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因为这些合作伙伴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并有可能为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用户。
加入RCS计划
富媒体通信服务(RCS)是运营商另一种选择。RCS基于3GPP标准,通过跨网络的互联技术(LTE和HSPA/HSPA+网络)提供融合的语音和信息服务。
到目前为止,只有韩国的三大移动运营商SK电信、KT和LGU + 在亚太地区将RCS实现商品化。SKT的 Joyn.T Android应用程序,提供了免费的即时通信服务(IM)、免费短信和实时的呼叫视频分享服务(只向特定用户免费)。通过该应用,用户还可以在语音通话或即时消息中发送图像、声音和视频;KakaoTalk也提供了类似的服务。
运营商提供下一代服务的主要优势便是与OTT运营商相比,其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互操作性。不过,互操作性也使得它在与OTT运营商竞争时更难(例如更费时)为运营商增加新的特性和功能。
据报道,截至2013年3月上旬,韩国Joyn应用程序已有约220万下载量。Ovum鼓励运营商在OTT运营者在引发市场变动前,支持并加入GSMA协会的RCS Joyn倡议。
开发媒体内容门户
一些亚洲运营商例如新加坡电信、KDDI、SKT、KT和NTT docomo等,已经开发出丰富的媒体内容门户网站,并作为吸引LTE数据使用的一种方式。这些门户既提供内部开发内容也提供合作内容。与此同时, OTT运营商也开始将游戏、移动商务、礼品券等实现商用。
其中的关键是,当运营商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媒体内容门户网站时,用户将不太可能把钱花在OTT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上。同样,只有顶级玩家才能在竞争与协作中提供有价值的媒体内容平台,而其他运营商将会进行更多的内容合作,而不是竞争,其中大多是内容/应用程序合作伙伴。
向OTT服务提供商收费
运营商可以向占用网络资源的OTT运营商收费,但这也是所有的OTT竞争中最具争议的地方。笔者认为这仅将出现在亚洲市场早期竞争中,而中国关于OTT网络接入收费的讨论正大势展开。在其他市场,监管部门不可能冒险去疏远消费者,所以会倾向于赞成OTT运营商的立场。
成为全信息服务商
目前市场中还未存在占主导地位的OTT威胁,运营商应保障其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体系。每一个“平台”包括计费、客户服务、网络质量、设备等都应是一流的。此外,创新需要加以精简并更具灵活性,例如提供新的消息类服务。
这在中国市场同样适用,但仅凭这一点并不会阻止手机用户使用消息类OTT平台,尤其是那些已名声在外的。综上这些竞争策略将是运营商迄今为止的最好防御,因为要想超越创新的OTT运营者将是非常困难的。